导学课堂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日前,在山东省安丘市教科院召开的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安丘市明德学校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受到专家们一致好评。近年来,学校提出“让教师富有激情地教,使学生饱含活力地学”,促进学生彻底改变依赖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多样的学习,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凝练“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如何改变课堂上学生表面上很认真、实际上没走心的“假学习”现象,引领学生从“机械听讲、浅层思考、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究、灵活思辨、持久学习”呢?
学校在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导学课堂”评价标准,在全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导学案设计”“学生深度学习”“教师智慧导学”“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力发展”等主题进行全员培训、专题研讨,通过课型构建、课堂打磨、听课评课等形式,引导教师把握“导学课堂”的实质,促进课堂实现向“学为中心”的转型。
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必须切实调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学校从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导学课堂”:一是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激情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是从导学作业、先学任务单入手,进行学情诊断,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起点,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三是从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入手,教师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学习,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四是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形成“主动、灵活、持久”的学习品质。
建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行稳致远
在课堂教学改革初期,尽管教师尝试导学案、先学后教、作业前置等不同方式,但是教学效果一直不如意。学校通过师生座谈、课堂诊断,进一步分析原因时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模仿照搬,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为此,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引领教师开展教学反思,鼓励教师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方法。
学校引导教师从模式化的教学走向“学科要素教学范式”,再推进到“分课型教学建模”和“学科化教学建设”改革,具体的过程包括:一是从入模走向建模——学校引导教师分析已有模式,在此基础上确定建模方向,进而建构适合自身的模式,在建模用模过程中,融入自身优势,建构个性的教学法。二是从模式推进走向要素推进——在把握课程性质、熟知学习目标、摸清学情的基础上,引领教师发扬自身教学风格,在对各学科要素的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型架构,让课堂教学适合教师个性呈现,更适合学生思维提升。三是从单一走向多元——小学部建立起“一科多模”“语文生动课堂教学法”“数学思维型课堂”,初中部建立起“三自主课堂”“问题课堂”“三以课堂”等“导学课堂”的典型教学范式。
这种既体现学科性质又结合课型特点的课堂教学改革,让教师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理解模式,基于学科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校的课堂教学特色。
多方发力促课堂教学改革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只是改革课堂教学,其他方面不随之改革,课堂改革就难以深入和持久。学校将课程设计、集体备课、作业设计与考试改革、课外学习辅导、综合学习评价、教学管理、德育课程一体化等诸多方面放在一起进行统筹规划设计,综合推进课程改革。
在作业布置批改方面,学校开展“以作业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课题研究,将预习作业、随堂作业、课下提升作业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依托课题研究,学校分年级、分学科建立题库,开展专题化作业研究和导学式学习任务研究,提升了作业改革实效,形成了以作业改革倒逼课堂教学改革的态势。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用好地方课程,精心开发校本课程。比如,开设了安丘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使学生在了解安丘传统文化的同时,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参与到保护传承的行列之中。类似这样的课程,学校已经开设有30多门。学校还积极探索学科育人的新思路,形成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新体系。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安丘市明德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