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向,行皆可往
良师小传:
蔡小雄,浙江省杰出教师、特级教师,首批二级岗正高级教师,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苏步青数学奖获得者,曾获得全国首届高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现任杭州二中党委书记、校长。百余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数学通报》,所著《更高更妙的高中数学思想与方法》已出第13版。
立志为师,心之所向
我的故乡是千年海滨古县平阳,这里孕育了伟大的数学家苏步青先生。自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我就暗下决心,要以苏步青先生为榜样,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从教愈久,我愈加坚定了“只有在学生那里我才能找到人生快乐”的信念。
1993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母校浙江省平阳中学任数学教师,从大学到高中讲台的转场需要历练和沉淀。福楼拜说:“年轻人永远不要忘记,才华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刚入职的头几年决定了一名教师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扎实的专业功底站稳讲台是职业生命的根基。于是我将全部时间投注于课堂,积极钻研教材,认真撰写教案,努力提高教学方法,同时注重知识更新,加强理论学习,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信息。我苦练基本功,一丝不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课上得越多,我越觉得上出一堂好课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的课都太注重知识点的落实、题型的训练和公式定理的运用等应试内容。仅仅能教出好成绩的教师,只能算作好的教书匠,不能算作优秀教师。其实,数学是神奇又美妙的,它让人眉头紧锁、辗转反侧,之后茅塞顿开、拍案叫绝,在思维碰撞中感受灵魂的激荡。数学教师的魅力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拥抱学习,在探索中享受乐趣。我思考着教学的本质,孜孜不辍。
数学课堂充满着变量,尤其是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除了过硬的专业素养,还需要灵活应变的智慧。我比较喜欢上的课有两种:一是“赤手空拳”课,二是“舌战群儒”课。有时,我会丢开原本的教案,根据学生的问题即时调整上课节奏,课堂随着师生的互动而生成,此谓“赤手空拳”课。有时,我会在课前让学生自学知识寻找问题,课堂中学生提问、质疑、讨论,再由学生代表或者教师“慷慨陈词”,此谓“舌战群儒”课。
当然,不带教案不等于不备课。事实上,我在这类课的资料收集整理、课堂情境预测上要花更多的时间,要结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设身处地想象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提供哪些支架、搭好哪些思维阶梯……虽然前期准备更复杂,但是这样的课堂可以在学生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循着“实践—反思—实践”这样的成长路径,我的教学崭露头角。1998年,我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优质课评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锐气磨课、上课、赛课,一路从县到市再到省。2000年,我作为省第一名参加了全国首届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并获得一等奖。
比赛的过程是一次次推翻重来的勇气,是一次次和师父、队友的讨论,是一次次和学生的交流,更是一次次对数学课堂本质的叩问。我深知,这些获得远远超过了一张奖状。
孜孜以求,教学相长
2000年,我调入杭州二中。新世纪、新岗位、新挑战,除了两个教学班,我还兼任数学竞赛主教练,负责省创新班的教学工作。学生们在高一要学完高中三年的数学内容,高二要面临数学竞赛的突破。面对创新班的佼佼者们,我原来的教案几无用处,教学方法备受挑战。
于是,我从零开始,一道题一道题啃,一个专题一个专题钻,一周除了10节日常课我还承担了8节竞赛专题课,废寝忘食地钻研高中数学竞赛内容是我的生活常态,其间经历了无数挫折与辛酸。我还会花很多时间来琢磨教材例题,通过精心改编与设计,实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通过适当包装,让课本习题“靓”起来;通过纵横联系,将孤立问题“串”起来;通过课外拓展,任学生思维“飞”起来。
在创新班的教学中,我在严谨规范、稳扎稳打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坚持少讲演多启发、少预设多生成,在课堂中多几分留白、添几许洒脱、增几番精彩,让课堂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学生在这里获得的不是知识的固化答案,而经历着对公式定理的质疑、发现、求证的思维探险。
带竞赛很辛苦,但收获也很丰硕。11年间,我任教的3届数学竞赛团队均获浙江省团体前四名。2002年起,我每年都担任浙江省数学会夏令营竞赛教练,在2005年全国数学联赛中,我的学生共获10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以绝对优势获得省团体总分第一名,从某种角度说,创造了杭州奥数的历史最佳。
善思敏行,笔耕不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教师思考的“活水”,而写作则是思考的“言说”,也是向外交流思想的桥梁。
仰山铸铜,煮海为盐。工作30年中,我在教学中记录自己的教学思考,拿起思维的“手术刀”,解剖教学行为、教育现象。为了汲取更多养料,我订阅了十几份数学教育类杂志,反复研读,用心揣摩。在日常教学中,我细心体会,静心思考,及时摘记,想得多、记得多、写得多了,下笔便越来越顺畅。
想写好一篇教学文章,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反思、学习,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收获。我深知,作为数学教师要有一双能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教学案例背后蕴藏的思维性问题,善于挖掘数学问题中的探究性内容,让学生从一个普通数学问题出发,层层递进,合作探究,领悟数学思想,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为此,我设计了《探究一类特殊的数列》教案,上了一节省级公开课。在公开课的基础上,我又将教案反复研究,写成论文《从一个案例谈数学探究的三重境界》发表在《数学通报》上。从1996年发表第一篇文章至今,我已在全国40余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不断的反思调整中追求合理课堂的样态。写着写着,我在字里行间发现了一路的好风光,春花秋叶,山岚水影,无尽趣味。
立志为公,奋进不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30年来,苏步青先生“严格、严肃、严密”的治学风范催我奋进,步履不停;杭州二中竺可桢老校长的“立志、努力、为公”的校训铸我师魂,不辍耕耘。2010年评上特级教师后,我将“自弹自唱的独奏”转变为“众音汇聚的和声”,努力做学术研究的领路人、疑难问题的解决者、教育创新的代言人。
为此,我在浙江省教育厅官方网站设立了“蔡小雄名师工作室”,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帮助更多师者快速成长。“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成为工作室同仁的共同理念。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2061人,成员遍布省内山区海岛,网络点击数已达145万余次。我带领工作室成员开课研讨,发表文章,编著出书,外出学习,共同探究数学教学的理想样态,在讨论交流、切磋琢磨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我的工作室成员目前大都成为当地的教学骨干或名优教师,其中5位评上了正高级教师、4位评上了特级,多位获全国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
同行论及我时常说“每当畅谈数学教育教学时,你的眼睛里总会闪烁出一种特殊的光”。我想,这应该是30年来对教育的热爱之光。这道光从我年轻时站上讲台的坚定目光中燃起,在我通宵达旦的竞赛备课中燃烧,在我笔耕不辍的思考创新中闪耀。
我始终觉得当教师是无比幸福的,30年来我的教育情怀始终不减。我经常跟同事们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当我满头白发、脚步蹒跚时,我的学生们能相约回母校来看我,我们漫步在校园的小路上。落日余晖下,我们的身影被拉长,我们在记忆轨道里笑谈很久以前的课堂往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