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传统文化底蕴,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崭新论断,开辟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境界,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现守正创新的行动指南。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思政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新需要,是思政课提升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成效的新使命。
厚植传统文化底蕴,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需要从队伍构建、内容优化、方法创新、实践拓展等多方面切入,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打造“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功效”显著、文化特色凸显的思政课。
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依托团队合力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学术水平,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涉及多学科领域与专业,需要拥有多元化身份的成员构成的教学学术共同体作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构建了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者、教师、医务人员、学生等组成的教学学术共同体。针对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议题,共同体以“何以融入、融入什么、怎样融入”等问题为基点,以教学和学术的良性互动为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方式共同探究与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在共同体中,学生应从“被研究的客体”转变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和反思,发挥他们在中医药教育事业中的朋辈示范作用。教师应吸取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为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从而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中医药人才。
优化教学内容
思政课在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时,要重点选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的内容,特别是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的文化精华,从而增强理论教育的文化支撑,以文化的力量感染、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文化内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应重点聚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思想精华,结合各门课程特点融入教学中。上海中医药大学思政课教学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等理念,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天人合一”“格物穷理”“辨证论治”等哲学,以丰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挖掘中医药文化中“上医医国”“治未病”“刮骨疗毒”等治理思想,以汲取丰厚的治理智慧;挖掘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培养正确的历史观等。
创新方法手段
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理性阶段,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探究性,可采取专题式教学法。根据各门课程特点及重难点,上海中医药大学思政课由教师设计若干专题,并提供中医药文化中的典故、传记、事迹、观念等资源。围绕这些专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构建关联内容、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互动讨论、寻求方法并解决问题。专题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批评质疑、协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等高阶思维。此外,要以技术支持专题式教学,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学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中医药文化网络资源库,开发适宜学生自学的电子文档、微视频、图片、影视、网页、案例等多样化学习资料,并进行多链条拓展和延伸,在丰富性、层次性、全方位和立体化的资源供给中,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推送夯实基础。将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构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智慧课堂。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发送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课中,师生、生生之间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讨论互动以深化认知;课后,学生发送学习总结以巩固理论认知,教师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并作为下次课上学习讨论的主题,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政理论水平。
拓展实践课堂
厚植思政课文化底蕴,需要走出思政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使大学生在把握时代脉搏中确立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学校思政大课堂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中医药经典,创新经典诵读形式,以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成就为素材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以中医学子在健康中国中的责任担当为视角拍摄微电影,在浓厚的校园文化熏陶中,加深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激发其继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热情。学校带领学生参观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的各类博物馆,让学生在文物、遗产、典籍中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涵,体验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及其当代价值、未来趋势,激发学生为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心谋划的热情;带领学生走进乡村、工厂、社区、中小学,引导他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养生和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