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多向度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纵向贯通是根本,重在衔接;横向联通是关键,重在协同;校地融通是抓手,重在赋能。现阶段推进一体化建设,要辩证理解和全面把握一体化建设的多向度路径,避免重签约轻教研、重过场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高职院校要坚持目的性与价值性相统一,通过创新多向度路径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探索和实践一体化建设的多维度意义。

    着重纵向贯通,增强思政课建设的科学性与规律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在知识上纵向衔接、教学上循序渐进、目标上螺旋上升,使各学段实现相互联系和贯通。这种纵向贯通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关键举措,突出强调了人才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规律。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恰似人才培养的接力赛,当这一棒传到高职院校手上时,我们能否接得住、带得动、跑得稳?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自身过硬。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印发《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等,在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形成机制;建成总面积1590平方米的“必由之路”主题馆和虚拟仿真实践中心,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其他各学段学校签约合作,建立“大手拉小手”协同机制,打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形态,推动形成备课共研、师资共建、学生共育、资源共享的育人共同体,展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的办学风貌,助推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着力横向联通,增强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性与协同性

    加强高职院校间思政课的横向联通,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通过横向联通,助推各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共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形态。近10年来,我国职业学校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人才6100余万,近几年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是超过1000万人,在劳动力构成中举足轻重。高职院校思政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亟须改变课程建设仍存在短板、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更好地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学校坚持以长三角区域、本省地域、所在片区等相关学术团体为载体,以名师为牵引,联合共建集体备课平台和教学资源平台,举办学术论坛和教学研讨会,开展教学比赛和示范课巡讲,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优质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横向联通,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发起点到贯通成线再到连成片,既汇聚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合力,也共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拓展一体化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形成一体化集聚效应。

    着眼校地融通,增强思政课建设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校地融通,即加强思政课建设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这不仅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路径,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一方面,通过校地融通,促使高职院校利用地域资源赋能思政课教学与实践,并结合地域资源开展理论宣讲等社会服务,打造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于一体的“行走的思政课”,形成“开门办思政”的育人格局。学校依托南湖革命纪念馆、陈望道故居、张人亚党章学堂等红色资源,依托笕桥抗战纪念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桐庐县石岭湾家庭农场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依托西子航空、零碳工厂等校企合作基地,依托陈楚、孟伟等劳模、工匠、优秀校友,丰富资源,联合育人,共创未来。另一方面,通过校地融通,促使高职院校思考和探索同一资源如何赋能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现实问题,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协作共建、资源共享,画好融合发展“同心圆”。

    (作者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