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 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深圳市育才中学校长姚晓岚主持“聚焦核心素养 建设优质课堂”活动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基础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双提升”的深圳教育来说尤为如此。近年来,随着深圳基础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大量优秀青年投身教育事业,一方面为深圳教育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对深圳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和专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2022年,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教科院”)和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以下简称“育才中学”)共同获批建设“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该基地负责人是深圳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心的李有阶和育才中学校长姚晓岚,项目主要成员为深圳市教科院各学科高中学段教研员和成员校的骨干教师。该基地在教科院的指导下,以学科组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分层教研:通过四个层次的校本教研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教研,关键在教师。育才中学聚焦发掘教师的教研潜力,形成团队合力,建设规范的教研制度。构建四个层次的校本教研体系、加强学科组和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项目建设的重点。 

    四个层次的校本教研体系包括:常态化教研——使集体备课常态化、规范化;主题化教研——学科组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联合化教研——与名校分学科和年级开展新教材课例研究,探索学科教学范式;学术化教研——开展高端学术研讨,拓展研究思路和解决疑难问题。

    四个层次的校本教研体系全方位促进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已成为育才中学新时期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促进教师成为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的实践者,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标导向:以“三动课堂”推动学科组创新教学模式

    育才中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1年起,育才中学先后成为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市级示范校。学校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要求,全力打造问题驱动、思维灵动、评价互动的“三动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建设以“三动课堂”为特征的课堂教学形态,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实践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切实转变育人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动课堂”,从学校层面看,是教学提示,也是基本路径;是特色要求,也是教法指导。它提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理念,眼中有学生,教学有方法”。同时,“三动课堂”与教材编写思路、考试命题模式高度契合,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搭建了“支架”。“三动课堂”是开放的,既是学校课堂特色,又给学科组和教师留下创新空间。

    在“三动课堂”的基础上,学校各学科组形成若干“三动+”模式,反映了不同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具体实践特征,让学校课堂勃发素质教育的生机。例如,生物学科组的教学范式是“三动二意”,是“三动课堂”的理念和具体学科相结合的有效实践。“二意”有两方面的含义:从育人角度看,健康意识和生态意识是生物学科的核心价值;从教学特色上看,有意义、有意思是学科的魅力所在,自然要成为教师的教学自觉。

    优化管理:建设规范有序的教研工作制度

    (1)学科组长负责学科整体规划和发展

    学科组长是学科发展的规划者、学科课程的建设者、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学术研究的组织者、学科活动的设计者,对学科组和学校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育才中学各学科组组长与该组教师一起制定的三年工作规划和一年工作计划,与学校整体发展思路保持一致,成为学科组建设的基本遵循。

    (2)学科组联合名师工作室探索教师发展路径

    育才中学先后有60多个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并且与其他学校共建名师工作室联盟,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初步探索形成“新岗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梯队化和专业化的教研共同体。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发挥骨干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3)学科组借力高端平台开展教研活动

    育才中学利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实验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校、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等平台资源,举办各类教研活动,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升教师研修的层次性和前瞻性。育才中学立足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岗位要求,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定期开展面向广东省、深圳市的教师发展示范展示活动,发挥基地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4)探索学科组工作评价机制

    育才中学为推动学科组的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科组的教研功能,表彰在教学、课改、教研等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学科组,制定《育才中学优秀学科组评选方案》,从科组文化、教学常规、课程建设、教研科研、学科活动、教师发展6个维度21项指标,定期对学科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

    院校共建:形成“赛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

    近年来,深圳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心举办学科教师命题能力比赛、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赛事,强调“赛训结合,以赛促教”,初步构建起深圳教师发展的“赛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

    深圳市学科教研员与各区教研员和学校学科组长对接,紧扣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两个关键性问题,形成三轮磨课和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模式,在学校备课组、学科教研组、教研员多轮案例分析和研讨活动中,在充分发挥各学校学科教研组纽带作用的同时,促进团队的整体成长。

    一年来,为配合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示范区建设工作,深圳市教科院高中学段规划出品了5期线上名师课,推出约60期专家讲座,讲座主题包括课堂优化等近10个主题。教科研人员以项目、课题、活动等为抓手,构建各级教研团队,发挥各学校学科组的作用,积极推进在线课程资源包建设,录制完成900多节优质线上课。

    深圳市借助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建设契机,开创性地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育才中学“院校共建、双轮驱动”的方式,聚焦教研组及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范式”,得到广东省教研部门专家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徐鹍 内质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