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也不敢想,想也想不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磊很感动。学校在籍学生158人,都是智力残障的孩子。“为社会减负、为家庭分忧、为孩子负责,是我们的理念。”今年,张磊和教师们将带领学生乘公交、存取款、去工厂,努力让特殊儿童自食其力,回归社会。

    与“一个都不能少”并行的,是更高质量的教育惠及更多师生。

    2020年以来,平度市通过集团化办学、强镇筑基、强校提质等方式,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增加1万多个;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县管校聘和“三定一聘”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民生,提升教育就是提升竞争力。近3年,全市教育支出近90亿元。今年我们又扩资5亿多元,用以中小学、幼儿园扩建和基础条件提升。”赵兴绩表示,今后,平度市将努力办让老百姓更满意的教育,办更公平的教育,办更有活力的教育,办更有情怀的教育,办更有特色的教育,办生态更好的教育,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崇教为荣”的良好风尚。

    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元韶表示,35年前,平度万众一心,大胆创造,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天,希望平度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双元制”职业教育迭代升级,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再谱新篇。

    回望这场因教育而兴的巨变,陈俊生感慨:“我们做梦也不敢想,想也想不到。”

    未来,教育将为强国建设开创怎样的盛景,令人无比期待。

 【记者手记】

总要有人记录时代、推动历史

本报记者 林焕新

    “这么大的变化,我们做梦也不敢想,想也想不到。”这是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

    变化有多大?上世纪80年代的平度虽地理条件优越但仍是一个穷县;如今平度连续11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工业百强县。上世纪80年代的平度,政府要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办教育;如今的平度,政府3年就拿出90亿元发展教育……

    变化从哪儿来?1988年我还未出生,是当时的报道告诉我,平度巨变的答案是教育,经济崛起的密码是教育。35年后,当时提出的重教兴教理念在今天依然轰鸣着,推动平度的发展。

    今年,迎来创刊40周年。在回溯40年来报纸头条里的教育故事时,我跟随前辈们专业的视角、生动的笔触,重温了这40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个个生动的教育实践,一篇篇珍贵的教育报道,至今读来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更令我激动的是,这些报道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成为了历史的车轮。35年前,关于平度教育的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轰动,随后一系列像平度一样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来。

    我看到——1994年,《教育:企业生产第一道工序》报道了天津石化公司教育改革经验,讲述了培养一流职工带来的企业行业发展;2006年,《浙江:93名农民上大学由政府“埋单”》的消息,报道浙江在全省211个欠发达乡镇实施“扶千名人才、促农村发展”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3年,《一个学位的诞生之路》报道了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超常规推进“百万学位”攻坚的故事……

    40年里,这些故事构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台阶,而记者用文字、用影像,让每一级攀登的阶梯历久弥新。

    总要有人记录时代、推动历史,人矢志不渝、前赴后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