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研究院:变“胡思乱想”为奇思妙想
人才是第一资源,从义务教育阶段着力培养创新人才,越来越成为共识。在义务教育阶段,既要落实共同基础的教育,也要关注学生差异,促进个性化学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向杭州师范大学青年博士教师借力,全力打造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高水平发展的育人平台——创想研究院,构建了以“博士课程”为核心,以“博士榜样团导学”“博士大讲堂拓学”“博士项目营创学”为主要路径的“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对培育初中生创新素养、开拓初中学校师资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
大学、初中携手搭建育人新平台
创想研究院是学校与杭州师范大学十年合作办学不断深化的产物,它是以大学和初中为育人主体,双方携手激活和培育初中生学术兴趣与创新素养,并链接学生家长的全程支持,搭建起多方协同共建的育人新平台。
在杭州师范大学,创想研究院一经推出,便吸引了50余位博士教师报名。经过双向选择,学校聘请了其中28位博士为指导教师。学生们对此也兴趣颇高,180人完成选课,并接受了心仪导师的面试选拔。
以往,大学与中学合作办学多在教师成长领域,创想研究院进一步将合作拓宽至学生培养这一领域,同时也破解了一些初中学校育人路径单一、育人资源不丰富、育人视野不开阔的弊端。
作为学校优化育人体系的创新性举措,创想研究院以育人方式变革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为目标,以启蒙初中生学术成长、启迪自主发展为追求,为学校培育具有“乡土情怀、学识底蕴、众创意识”的追梦少年而助力,为培育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大博士”牵手“小博士”,开展项目化学习
博士项目营是创想研究院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面向学校八、九年级学生,由博士教师牵手“小博士”,围绕某一领域的真实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并让学生真实经历项目开题、实施、中期报告、结题答辩、反思总结等环节。
旧体诗的写作带给你怎样的变化?中华鳖孵化温度如何控制?你会给余杭的未来发展提什么建议?……姜海波博士带着学生做“哲学与人生智慧”项目时,常常给学生讲身边的例子,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对话互动,让学生对生活产生新的认识。
在创想研究院的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唐诚章经历了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参加博士课程面试选拔,第一次参加历时4个月的科学实验,撰写了人生中第一篇科研论文,第一次和同伴合作汇报课题成果……陪伴孩子整个过程的家长彭玲芳坦言:学习的过程让孩子明白了科学发现由兴趣驱使,科学创新是智慧和毅力的结晶。
让孩子们跟着博士做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将“胡思乱想”变成奇思妙想。项目化学习既是“学问”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任务驱动,关联学科核心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奠定创新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生”的学习,学生借由项目问题关注社会问题,志、趣、能逐渐合一,并内化为人生价值追寻,催生社会使命担当。
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创想研究院解决了项目化学习推进中学校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一是课程资源不足问题。具有博士学历的大学教师,不仅熟稔研究项目的价值,还拥有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验室场地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想研究院导师团的学科背景不同,指导方法殊异,由此产生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非一所初中学校能比拟,而这种多样性与丰富性正是项目化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是教师能力不够问题。没有教师能力的迭代升级,项目化学习仍有可能“换汤不换药”,落入教师本位的窠臼。为此,学校设立了导师助教制度,即由杭师大博士教师担任学生导师,再安排一名学校学科教师当助教。导师发挥善于研究的特长,负责项目设计、资料搜集和课题总结等;助教发挥长于沟通的特点,帮助学生发现真实问题,陪伴、观察、支持和鼓励参与项目研究的每个学生。项目的完成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提高了学科教师开展项目的综合能力。
三是学习进阶不高问题。项目化学习的特点是“做中学”,“做”是手段,“学”才是目标。我们引入了项目制培养模式,通过各个环节的规范,把目光聚焦到“学习”上。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在规定的项目周期内,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主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任务。可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了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
拓宽视野,帮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博士大讲堂是创想研究院的基础课程,考虑到初中生目前主要是基础学科的通识性学习,创想研究院计划邀请百名博士开设大讲堂,让学生在3年内听100堂讲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术梦想。
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正是在跟着博士的学术探索中,领略了学问之神奇伟大,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自己的学术志趣。
近两年来,大讲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课程每月2次,每学年20次。每次一位博士教师面向学校非毕业班200名学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授课,学生自愿报名,先到先得。线上课程一般在双休日及寒暑假推出,每学年30次。
博士大讲堂的内容有人文类的,如骆蓉博士的《告诉世界我爱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李雯静博士的《想说爱你不容易——漫谈国际中国教育》;有社科类的,如冯阳博士的《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创新思维》、陆吉健博士的《巧用高阶思维,扩展现实研究》;还有自然科学领域的,如于之锋博士的《“测量”在你身边》等。
制作海报、担任主持人和小记者、撰写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每次大讲堂,学生们从幕后到台前全程参与,也让创想研究院成为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中最灵动的成长历程。一场场博士讲堂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博士风采,同时也打开了他们的视野,种下了学术梦想,让他们从基础学科学习开始,打下扎实基础,为将来进入专业领域做好准备。
创想研究院以开放、共享、协同的运行机制有效运行,在课程共创、成果共享的前提下,将博士、教师、家长共同纳入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成长为主动学习者。我们希望以这样一个新型的学习平台,打破学科的界限,沟通学校与社会生活,集合各方力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满足他们的真实需要,帮助学生学得更好,形成家校社共育的教育样态,以回应落实新课标和“双减”的要求,由点及面地探索初中的育人新模式和提质强校新路径。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