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教师网格化研修路径研究
●开展网格化研修,有助于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加快推动嘉善片区基础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沈敏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展高品质研修活动,促进教师素养提升是加快推动嘉善片区基础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在实践中发现,嘉善区域内开展的研修活动存在以下问题:研修方式单一化,以理论研修为主,且大多是面对面的线下研修;研修内容一统化,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材教法解读、教学策略指导、作业管理研讨、课题论文辅导,内容大同小异;研修成效浅层化,“参与时极其激动,参与后一动不动”的尴尬局面屡见不鲜,且工学矛盾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改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嘉善县尝试借助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网格化研修,即基于教师个性特点,实行精准式动态培育;基于教师全域发展需求,实行网格化全覆盖培养;基于信息化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实行智慧化引领。
一、营建第一网格:校级教师赋能家园,促进教师成长“一个不落”
1.基于“同质+异质”,组建校本教师研修塔
以“同质+异质”的原则组建微型研修共同体,建立以学科为主的日常研修塔式体系。
塔基即教师工作坊,它以同一学科为单位,所有学科成员共同参与。同一工作坊内因“同质”,即教师专业一样、教学理念接近、教学方式类同,开展学科“抱团式”研修。塔身是教师工作坊群,各工作坊根据学科特质联合组建工作坊群,如“数学+科学”理科工作坊、“语文+英语”文科工作坊等。坊群里的教师不再来自单一学科,而是跨学科、多学科的,实现“跳出学科看学科”的研修新格局。塔尖是名师工作室,由各工作坊的骨干教师和领衔人员组建学校名师工作室,实行“导师引领+同伴互助”研修体制。
2.基于“自学+助学”,构筑教师研修“充电宝”
第一网格强调校本研修,以教师自主研学、团队助学的方式,研究课堂、课程、课题,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充电蓄力”。
面对面研课堂。立足工作坊建设,聚焦课堂教学,以“手把手带教”的方式,着重于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性赋能,铺好新教师成长路基,抬高教师团队的底部,提升师资队伍均衡度,力争教师成长无短板。
点对点研课程。立足工作坊群建设,聚焦课程建设,以“课程研修组”的方式,着重于骨干教师岗位成长性赋能,壮大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坚实教师团队的腰部,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度,力争教师成长有梯队。
点对面研课题。立足名师工作室建设,聚焦科研提升,以“始于教研,成于科研”的教师成长理念,着重于名优教师岗位成熟性赋能,培养名特优教师,磨亮教师团队的顶部,提升师资队伍优质度,力争教师成长有亮点。
3.基于“课程+关键能力”,实现“三力”提升
在校级网格研修中,提高教师关键能力的着力点是课程,只有让教师更多地关注课程,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力、教学力、科研力,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围绕“树立学习理念”“创新学习形式”“注重学习实践”“加强学习评价”“促进学习引导”这五大环节,聚焦课程建设的各类书籍阅读、专家讲座、案例剖析等,掌握前沿理念、构建方法、实施策略、评价措施,提升学习力。二是借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以大数据推进精准教学,以“云技术”加快先学后教,以信息化实现以生为本,提升教师教学力。三是基于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把真实问题作为撬动教师科研力提升的支点,通过网格内“细节性思考”“合作性前进”“成就性分享”等途径,引导教师以科研的眼光审视课程,以课程的实践提升科研力。
二、构筑第二网格:片域优师成长社区,寻求教师成长“能者先行”
1.基于“实践+理论”,绘就教学同心圆
同心圆,数学定义上是指同一平面上同一圆心而半径不同的圆。城市规划中有一个同心圆理论,是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在片域网格研修中,可借用这一理论,以教学为圆心,以各类研修组为半径,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理论储备同步提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形成以下三种同心圆组织:一是以焦点项目作为半径的焦点项目组,它指向“项目化”建设能力提升;二是以热点课程作为半径的热点课程组,它指向“热点性”课程能力提升;三是以重点科研项目作为半径的重点科研组,它指向“科研式”成长思维的提升。
2.基于“互联网+教学”,创设优师大课堂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为片域研修网格搭建大课堂,促进教师更优发展。如结合“善教杯”“课博会”等课堂教学活动,以“校内磨选、片域推选”为梯度,为“县域展选”搭建好坚实的台阶;也可以在区域内开设空中课堂,以空中课堂为基点,以“校内集合、片域整合”为抓手,为“县域汇合”做好充分准备。
3.基于“文化+竞争力”,实现“三微”共展
创建成长微课吧、成长微歌台、成长微言区,借助网络空间,打破校园围墙,搭建一个教师亮相的网络舞台,展现片域内骨干教师的成长足迹。成长微课吧是指骨干教师打造的“微课资源库”,骨干教师将个人的教学资源共享在社区平台上,其他教师可通过资源库获取相关素材。骨干教师还可以通过成长微歌台呈现自己的教学故事,其他教师从中发现可借鉴、可模仿的教师成长路径。骨干教师的成长,以理念落地为标志。设置成长微言区,让骨干教师以教学观点作为支柱,用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个人专栏等呈现自己的教育理论。
三、打造第三网格:县域名师智慧驿站,凸显教师成长“智慧引领”
校级教师赋能家园的建设和片域优师成长社区的构建,最终都是为了指向县域名师智慧驿站的打造,培育“善派名师”。
1.基于“共建+共赢”,构建教育共同体
依托“互联网+义务教育”工程,开展“县域内”“市域内”“省域内”三级城乡结对帮扶,组建“互联网+”共同体。结对帮扶学校基于同步课堂,开展互联网同步研修。结对学校教师联合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主题沙龙等活动,并针对每一所学校的特点确定具体的帮扶学科及形式。
2.基于“大阅读+核心素养”,搭建名师加油站
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大阅读,促进县域名师不断加油充电,让名师发挥在整个县域内示范、激励、凝聚和辐射的作用。大阅读的研修内容具体可分为生态化阅读、交互性阅读、项目式阅读三种。
生态化阅读强调打破壁垒,融汇协同阅读。一是学段内要协同,贯通学段阅读史。以语文教师为例,要打通四个学段的阅读壁垒,做到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全贯通。二是学科间要协同,打破专业阅读场。除了阅读本学科外,也要阅读其他学科。三是专业外要协同,打破教育类阅读边界,涵盖全范围阅读。交互性阅读即通过组建师师共读圈等组织,让教师共读共享,共展共评,共书共写。项目式阅读是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教师围绕主题“全学科阅读”,指向全素养提升。如教师群体可在语、数、英、科四个学科中选择三个,在音、体、美学科中选择两个,围绕教材内容、学法教法、实践拓展等学科特性进行全学科大阅读。
3.基于“反哺+高位成长”,实现“三课”领航
名师,作为网格顶端的高度象征,最终目的是要带动全体教师成长。他们以“反哺”的方式服务于一方教育天地,在这过程中同时促进自我的更高位成长。嘉善县通过建立智慧驿站,让名师在区域内分享内容,实现示范效应。如名师可通过在智慧驿站晒课例,分享课堂智慧,实现“教学示范”效应,同时促进名师课例反思,形成二次研修。名师也可通过智慧驿站问课程,创设“精品课程区”,实现名师“课程引领”效应,同时在发问、追问、探问中不断锻造课程的深度和高度。名师还可通过智慧驿站开辟“科研之声”辩课题,开展“教师与名师”“名师与名师”“名师与大师”的思辨与对话,共享名师科研智慧,实现名师“课题辐射”效应,同时提升课题研究的品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