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乡村振兴的未来力量 ——村校融合发展的缙云路径
教育赋能 村庄焕发新风貌
伴随着育人方式的改革,在缙云县各个乡村中,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村庄紧密共生,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新阵地。
开学在即,78岁的章德俭在章村小学门口纳凉,茶叶造型、竹子制造的新校门,是由学校学生设计、村民们参与建设的,代表着胡源乡的两大产业。“这两年,村里变化大,但变化最大的是学校,马校长是个干事业的人。”章德俭是村里的老支书,他曾亲手盖起村里的教学楼。古稀之年的他又发挥余热,被聘为学校劳动课教师,教授农作物种植。
被村民点赞的校长马鑫飞原本是音乐教师,从长坑小学毕业并投身乡村教育的他,更理解孩子对于村庄的含义。他倡导“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养育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组织学生走访老人记录“芳华”故事,还就地取材,用毛竹制作打击乐器,从当地非遗文化中汲取灵感编曲。
“以前孩子说话都不敢抬头,现在活泼又懂事。”住在学校旁的村民章连英接过话头,女儿加入学校打击乐团后,跟着学校去县里演出好几次,章连英和村民组成学校义工团,帮忙制作演出服、运送演出设备。“马校长也教我们学音乐!”暑假里,章村小学承办起乡合唱团,忙完农活的章连英走进学校音乐教室,学习五线谱,练习咬字吐字。这支平均年龄40岁的乡村合唱团,还代表胡源乡到县城比赛,把“幸福生活唱出来”。
章村小学将村庄拓展为校园,而在素有缙云县“小丽江”之称的宫前村,古村落则被搬进校园,打造成乡村建筑博物馆。“其实,这是学校‘宫前的未来,孩子的村庄’主题活动内容之一,我们带着学生从写生开始,让学生从小跟村庄共情。”宫前小学校长赵伟进说,围绕博物馆的打造,学校将古村落的“一砖一瓦”搭建成各类拓展课程,两年来,学生跟村里非遗文化传承人学习扎制板龙,动手参与村庄建设,为家乡设计未来地图。
在缙云县推进“打造花园乡村先行地”的热潮中,宫前村启动了“美丽宫前”建设。在此前的动员大会上,赵伟进和4名学生代表应邀列席,师生参与的“村校共建乡村建筑研学基地”项目也正式向村民发布。“听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我激动得一夜都没睡好。”参加村民大会后,宫前小学学生李炫乐用稚嫩的笔触写下梦想:我们的家乡要打造得更美丽,等我长大后,要重返家乡,把更多资金放在建设上!
为了支持村校融合发展,缙云县教育局颁发聘书,为章村小学、宫前小学等请来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学校副校长,带领全村力量办好学校。马鑫飞被胡源乡党委任命为章村村党支部副书记,赵伟进被宫前村村民委员会任命为乡村建设指导员,成为助力共同富裕中的教育力量。
●记者手记
缙云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的美誉。在青山绿山间,乡村学校点缀和串联起一个个小山村。如今,这些村小不仅是美丽乡村的注脚,更承载起美丽乡村的新希望。
和城镇学校相比,缙云乡村小规模学校多建于上世纪,办学条件“很一般”,但走进校园,却让人觉得“很不一般”:校园里处处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显眼处摆放的是他们的照片或手绘头像;教室里彰显着学生的“选择权”,用他们喜欢的元素装饰。校门口、墙角里、楼梯间被充分利用起来,成为带学生们通往世界的“阅读角”;操场上、教室里、走廊里,都有“会说话的墙”,呈现着承载乡村文化的手工制品。
和大型学校相比,缙云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往往只有百来名学生、十几位教师,但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校长们大多视野很宽,探讨的常常是项目化教学、STEAM教学等前沿教育理念。教师们胆子很大,常常通过各类平台,寻求与业界“小有名气”的教育专家学者对话。在不断推进的课程改革中,学校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们进行学科探索,学生们也用音乐、绘画等方式表达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好奇。
行走在村庄里,留守的多是老人,自荐来乡村办学的校长、坚持驻守村小的教师,就像是“逆行者”,但不是“孤勇者”。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中,有更多人选择加入,也将有更多资源投入乡村教育。期待着缙云县基于乡村的办学实践,能为更多乡村点燃发展火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