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最喜爱的方式”—— 小学新生适应课程让“幼升小”顺利起步
□ 杨 倩
开学了,省内各小学通过丰富多彩的迎新仪式欢迎新主人——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升级为“小学生”,意味着开启全新的学习任务和校园生活。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幼升小”顺利起步,从暑假开始,幼小衔接成了“第一课”。
“连怎么上厕所都教”
“不动口,不动手,眼看前,背挺直。”8月19日上午,在遂昌县实验教育集团实验校区,教师王莉玲正在给一年级新生上礼仪训练课,主题是“排队”。从8月15日开始,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原因没能参加的9名学生外,201名学生走进了为期10天的新生暑托班。
“去食堂、去音乐教室、去上体育课等都要排队,如果排队时懒散、讲话,都会影响效率。而且与幼儿园里牵着手排队走不同,小学里需要独自排队。”王莉玲说,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排队”,却是校园生活的重要技能。
为了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文化,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暑托班的课程内容面面俱到:就餐、午睡、问好,还有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以及如何整理书包……“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连怎么上厕所都教。”王莉玲解释,由于学生们在家大多使用抽水马桶,而学校里的是蹲坑,冲水需要脚踩踏板,“不教,他们还真不会用”。
多年的幼小衔接经验,让学校关注到了这些小事。副校长陈俊玲介绍,学校从2008年就开始举办新生暑托班,目的在于“衔接、适应”,因而课程内容和运行模式会融合小学和幼儿园的特点。
比如,每节课时长35分钟,比小学每节课的时长短一些,每天和小学一样有大课间活动,午睡时间则参考幼儿园,从12:10—14:30;又比如,上午以小学模式上课,学生在课桌前整齐就座,参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等课程,下午则是幼儿园模式,开展美术、音乐和游戏活动;还比如,授课由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完成,上午是小学教师,下午是幼儿园教师;等等。
“用孩子最喜爱的方式”
与幼儿园教师合作共同开设新生暑托班,这得益于遂昌县实验教育集团同时拥有小学和幼儿园。虽然并非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便利,但记者走访发现,省内不少学校都根据《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资源,开设了充满特色的新生适应课程。
8月10日至25日,舟山第一小学北校区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幼小衔接空中课堂,为一年级新生和家长送上了新生适应课程的第一部分——行为规范,内容包括“时刻准备着”“熟悉新环境”“了解新规范”三大主题。从学具准备到心理准备,从学校环境到课表设置,从用餐、如厕、排队到做操、值日,校长夏伟龙介绍,这一“先行课程”可以让新生和家长提前熟悉校园,以更规范的姿态融入校园生活,正式开学后,还将有为期2周的学习适应衔接课程等着他们。
在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为期2周的新生适应课程被称为“软着陆”课程,内容有课堂常规、绘画天地、队列训练、写字指导、国学启蒙等。而陪伴一年级新生的,除了带班教师,还有五年级学生。他们与一年级新生结对,手牵手一起行走在校园里,带新生熟悉各个功能教室,为新生解答学习生活上的各种疑问。
在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新生适应课程则变成了一场场欢乐的游戏。“我找到了香樟长廊,老师,给我盖个章!”“乒乓球场在那里,我带你们去!”8月31日9:30,学生们三五成群地从记者面前飞奔而过,忙着打卡校园里的各个“景点”——这是学校“果果新生课”里的校园寻宝游戏。
在前一天的新生报到仪式上,每个学生都收到了属于他们的第一本校本教材《果果新生课》。翻开一看,里面的每个章节都是游戏任务:有帮助学生们尽快熟悉彼此的“关于同学的10问”游戏棋,有帮助学生们养成认真倾听习惯的传话游戏……据了解,为期5天的“果果新生课”包括“交朋识友”“校园寻宝”“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七彩之梦”5部分。“孩子最喜爱的是什么?当然是玩。”提及课程的设计理念,校长罗嘉绮说,“要用孩子最喜爱的方式,让他们融入新环境”。
“一开始大家还有点拘谨,有个别胆子大的带头跑起来后,玩着玩着,孩子们就放飞了,你带着我,我跟着你,不但熟悉了校园,也熟悉了彼此。”一(2)班班主任王丽芳说。当天,她从学生口中听到的最可爱的话是“老师,我在家也要玩这个游戏”。
“让家长慢慢适应”
“和以往相比,这一次孩子们明显做得好多了。”开学后,夏伟龙每天都在观察新生们的适应情况。他发现,不论是教室用餐还是放学出校,经过空中课堂的提前学习,开学才几天,学生们就已经能很好地遵守校园纪律了。
在王丽芳看来,比起孩子,一些家长对“幼升小”的焦虑更明显。“比如有家长看到我在群里发的书包整理比赛的照片后,就追着我问自己给孩子准备的书包会不会太大、能不能放进储物柜。”她坦言,被家长追着问这类琐事,会有点无奈,“我告诉这名家长,你接孩子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她手上的2朵小红花,你可以问问她是怎么来的。家长一问,就会知道是因为孩子在这次比赛中做得好才有奖励,心中的疑惑自然也就解开了”。
镇海区实验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劳静怡在新生家访时发现,“与过去关注学习好不好相比,现在的家长更关注孩子到了学校心理上能否适应,希望孩子能学得开心”。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也曾抽取高、中、低段209名学生,在对其家长的调研中发现,在学业需求上家长对“成绩优异”“轻松快乐”“品德优良”的期待几乎各占三分之一,这表明当代家长对孩子有着全面、健康发展的诉求。
因而对学校而言,开设新生课程,除了能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做小学生,还有一大目的是“让家长慢慢适应”。
“孩子出现以下3种现象,家长一定要重视:不愿意上学,在集体中自我封闭,对成绩过于敏感……”舟山一小北校区的空中课堂就有不少内容是专为家长而设的,以帮助家长做好孩子入学的心理准备。“空中课堂在带领我们熟悉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孩子和我们家长的行为习惯。”一(5)班学生钟承润的家长说,他希望该课程内容能对学校各功能建筑和活动区块有更详细的介绍,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校。
在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的《果果新生课》中,每一章节都有相应的绘本推荐,要求亲子共读,为的是“让家长适应,在家里打造一个学习的环境”。
王丽芳要求学生们放学时把手举得高高的,让家长看见自己获得的奖励,这样能鼓励学生们主动说、家长主动问,“小红花既是奖励孩子,也是激励家长要学会关注孩子”。
●记者手记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省内各小学都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在采访中,教师们普遍表示,为期一两周的新生适应课程只是基础和铺垫,学生们要真正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往往需要一个半月甚至更久。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并不会随着新生适应课程的结束而结束。
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当学科知识的学习开启后,幼小衔接工作便来到了“持久战”阶段。这时,教师更需要用爱、用耐心,合理灵活地运用儿歌童谣、游戏、绘本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适应小学生活,真正完成幼小衔接的顺利起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