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改什么?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马海燕
2022年7月,在巩固“双减”成果、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中对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有哪些指导性意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究竟要改哪些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改变唯分数的评价体系
这次改革,主要在于改变唯分数的评价体系,明确小学生综合评价内容,包括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实践五个方面,建构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指导意见》优化了评价方法,指导教师可运用写实记录、分项评价、过程指导、实践测评和民主评议等方式开展综合评价,还强化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意见》更新了学生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小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单,通过分项等级评价与写实记录客观描述来评价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与发展,实现综合画像,成长激励。
《指导意见》还明确指出浙江将禁止区域统考统测,实行小学一、二年级的期末无纸笔测试,中高段探索纸笔测验和非纸笔测试相结合的学业评价制度改革。
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浙江还同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的数字化建设,按照“场景导向、数字赋能”的设计,采用省级制定评价指标框架与数据标准、区域建设、学校使用的工作思路,提高便捷采集教育数据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及时评价。
《指导意见》是浙江首个聚焦小学生评价改革的规范性文件。之前浙江出台过高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文件,但如此系统、全面地针对小学阶段制定评价指导意见,走在全国前列。
二、 改变不科学的评价方法
概括地看《指导意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主要内容有: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级制;学业关注学生课堂与作业表现,多维度描述小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及其进步程度;探索体现课程性质的、纸笔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分项描述学生在学科素养诸方面的发展状况;开展评价策划与命题的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践:
1.推行旨在诊断改进的学科分项等级评价
评价改革的突破在于变甄别比较为诊断改进。学校习惯以期末纸笔考试的总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但这一做法存在局限。一是纸笔测试更适用于知识识记的考查,但对素养能力的考察相对困难,尚需命题技术的突破;二是小学阶段学生考试分数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学业水平,特别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不准确;三是纸笔测试的各部分得分的汇总并不科学,在合计的过程中可能模糊甚至掩盖对学情的诊断。
分项等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关键能力的学习与过程表现设立分项进行等级评价,对学生学业水平与态度习惯进行更细致的描述,对学生学习发展变化进行建设性诊断,从而引导广大教师和家长淡化横向比较,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提升。各分项的设定来源于课程内容、能力水平和行为表现,分项的评价依据来自体现学科性质的多种评价方式,来自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长期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各门学科均可以实施分项等级评价,更为细致地诊断与指导学生。但考虑到学校实践的特点,浙江根据学科特质设置了分层分布推进分项等级的措施,贯彻落实不同学科的不同评价重点。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评价改革的重点在分项等级评价探索;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学科在适当分项评价的基础上,重在探索关注学生过程表现的学科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信息科技、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主要以课程修习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作品展示等形式,反映学生学习经历与实践能力。省教育厅教研室各学科正在组织研制各学科综合评价指南,供全省中小学实践参考。
2.推广基于表现性任务的实践测评
提倡学校突破纸笔测试的局限,推广实践测评。有此建议,一是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考虑,小学低段学生受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表现方式的限制,不宜以纸笔测试来实施评价,要积极探索用非纸笔的手段,引导学生重视对后期发展很重要、但用纸笔测不了的能力,如口语表达;二是从素养测评的角度考虑,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任务更能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掌握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浙江学校非纸笔测评的探索已相当成熟,现今,浙江非纸笔测评的实践,正从低段走向高段,从单学科走向跨学科,从水平展示走向问题解决,从孤立走向主题关联。
3.激活融于学习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
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引导教师嵌入日常学习生活,融评价与学习于一体,让评价成为教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成为学生别样的学习经历。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通过课堂参与、随堂练习、课后作业、活动体验等方式评价与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与成长中的过程表现、素质发展、经历成果、关键事件的写实记录,客观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兴趣特长发展、实践性学习与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全面、综合地掌握学生相关课程学习的整体状况,以过程性评价促进课程的规范实施。
4.综合画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教育
《指导意见》中设计了小学生发展综合报告单,综合呈现学生的品德行为、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教师及家长寄语和学生自我评价,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做综合画像。学校要通过报告单,努力呈现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整体面貌和发展变化,绘就成长轨迹,体现个性特长,为后续的成长指导提供佐证和方向。教师要利用评语、学生自评等手段,给予学生积极的力量和正向的引导,启发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促使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5.改变学校被动的评价局面
本次改革突出了“以校为本”的实施路径,还学校学业评价权和学生评价权。学校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学校的创造性,要着重加强校本研修,突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掌握学业质量标准的能力要求。学校要提升教师命题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加强表现性评价技术在课堂、作业和考试中的运用,提高分项等级评价的科学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设置、学科教学与活动组织中的牵引作用,让改革真正落地。学校要指导教师用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将其打造成为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打造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力量,打造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品牌。
6.改变唯成绩的考试管理
《指导意见》提出用分项等级取代百分制评价,给区校两级考试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变以统考或变相统考为主要手段的区校教育质量管理,成为摆在区校管理层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区校需在认真学习并领会改革要点的基础上,加强考试管理,减少考试次数。一、二年级不进行期末纸笔考试,推行活泼多样的实践性评价;三至六年级降低学业评价中纸笔考试的权重,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性评价。各地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统考统测,不简单将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校的依据,积极探索以“达标制”为特征的区校质量评价实践。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浙江的小学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评学教一体的促进学习与成长的评价体系,还给教育宜教宜学宜研的生态。
7.探索评价工具的迭代升级
在“场景导向,数字赋能”的大背景下,浙江深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数字化改革,采用省级制定评价指标框架与数据标准、区域建设、学校使用的工作思路,提供便捷采集教育数据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及时评价。省教育厅教研室通过各学科综合评价指南明确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指导开展基于数据改进学教行为,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提供科学指引。省教育技术中心设计数据采集流程,丰富采集方式,明确平台开发路径,研制数据标准,建立省、县、校三级数据对接机制,引导学校绘制学生成长画像。各地要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便捷、实时获取教育数据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及时评价,体现为学生综合发展画像、为成长赋能的意图和导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