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引入表现性评价,能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浅谈表现性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
□金华市东苑小学 陈肖霞
表现性评价的本质是在真实环境任务中,观察、分析学生的能力表现,然后基于评价量规,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它不仅注重成果完成情况,也关注过程表现情况。这种评价方式正好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能力培养的目标高度契合,因此,将表现性评价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有必要。
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日常体验,笔者设计了“关于传统节日独特习俗及文化内涵的调查”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全程跟进指导,并就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进行了探究。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特点,结合本次活动目标,笔者将活动分四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做好分工。第二阶段,学生根据活动任务分工合作,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习俗及文化内涵。第三阶段,小组成员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信息和组内成员的特长,讨论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第四阶段,汇报、展示活动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一、评价量规规范化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和表现性评价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笔者制定了详细的评价量规。这既是本次活动的目标架构,也是对学生的任务指引,可操作性较强。评价量规的一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级目标是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尊重自然,探究世界。评价细则分A、B、C、D四类。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展开方式可以分为:学生对自己、学生对学生、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促进活动高效开展。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在活动中的表现,以自评方式进行。比如在“明确自己在组内的职责和任务,主动展现对传统节日独特习俗及文化内涵的观察和思考”这一评价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展现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好地关注个体差异,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
学生相互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很多时候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协商任务,分工合作。大家根据兴趣特长制订活动计划,按时参加活动,搜集整理资料,记录观察感受,展示活动成果等,这些项目都可以请学生根据评价量规对组内同学进行客观评价,作为最后评价结果的补充。
教师评价学生。在学生对自己、对同伴的评价中,因为评价主体对活动任务、活动过程和评价量规的设计没有很全面深入的了解,很可能导致对学生的评价不全面,而教师的评价是基于任务建构,依据评价量规,纵观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立足最后的活动成果,能够关注、评价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家长评价学生。在进行这一活动中,学生基本要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家长的参与度非常高,拥有足够的评价证据,完全能够根据评价量规给出结果。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活动方式、活动成果等真实情况进行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和学科综合素养。评价可以采用指导性评价、启发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等方式。
指导性评价。在学生搜集我国传统节日习俗这一阶段,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基于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筛选分析。“你觉得关于春节的习俗,在你和同学搜集的资料中,哪些是关键信息?还要补充哪些?”运用指导性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资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提炼出背后隐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启发性评价。学生在交流搜集到的春节习俗里提到了放鞭炮,教师趁机提问:“现在不放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马上有学生做了回应。这也正是笔者在本次活动中设计的任务目标:主动展现自己对传统节日独特习俗及文化内涵的观察和思考。
激励性评价。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全班和学生自身的表现,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评价,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点评鼓励,使激励性评价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加油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