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到 做得好 教得出 浙师大探索师范院校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 汪 恒
从家乡青海来到浙江金华,读教育技术学的景慧在浙江师范大学开启了一段美妙的创新创业之旅。借助VR等技术手段,她组织创业,发起公益线上支教,拓展“互联网+教育公益”,为中西部地区的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广阔世界的窗口。相关项目入围了国务院扶贫办“志愿者扶贫案例50佳”,并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佳绩。
在师范院校,创新创业同样天地广阔。和景慧一样,越来越多的浙师大学生借着创新创业的新引擎,自信追逐梦想。近年来,浙师大将“想创、会创、教创”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构筑起一套“思创融汇、专创融合、师创融通”的师范院校“双创”教育培养体系。在过去6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浙师大团队所获的金奖数位列全国师范院校第一。
“双创”离师范生不再遥远
只带50元,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存10天吗?这是浙师大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大三学生范燕茜今年暑期参与的“极限挑战”项目。作为学校生存实践团的成员,她和15名同伴来到宁波,通过找工作、自主创业等方式赚取生存费用。地推、话务员、外卖骑手……大家尝试了30余种工作,最后所有人都完成了挑战任务。除了日常消费,学生们还多出了8000余元用于慈善捐赠。
这项生存训练在浙师大已经连续开展22年,并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类),让一届届学生真切体验逆境创业,磨炼了意志品质。“双创”精神培育,处处是机会。在浙师大学生赴广西龙州的支教过程中,支教团成员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还注意到当地的代际贫困传递问题。他们创办“爱心微店”,帮助学生家庭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成立平台为当地培养电商带头人,不仅帮助学生续上求学梦,也为边疆群众开辟出致富路。
“师范院校要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不能狭隘地认为师范生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浙师大党委书记郑孟状认为。“智慧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是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狄伟峰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选这门课的大多都是师范生。“一些学生原先以为做教师和创新创业关系不大。上过这门课,观念改变了很多。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他们申报项目、参加比赛。这些意识和能力一生受用。”狄伟峰的这门课鼓励了不少学生迈出求索的第一步,最后登上创新创业竞赛的领奖台。该课程也被认定为2020年度省级一流课程。
在浙师大,每年会举办“创业文化节”“师范文化节”“国际文化节”,校内设有大学生创客联盟和创业孵化大赛,1亿余元的创投基金为有想法的学生而准备。在这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创业项目属于公益创业。“公益创业丰富了创业教育的内涵,也彰显了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效应。”浙师大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陈乃启表示。
专创融合 培养有“道”
从学习文献阅读、仪器使用开始,吴丽珊在“无机功能材料”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今年6月,还在读大三的吴丽珊更是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中国稀土学报》上成功发表论文。工作室负责人、教授童国秀介绍,每年都有本科生进入工作室,在学术能力、研究创新等方面接受系统培养。
2019年,浙师大开启校级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以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现如今,全校每年有2400余名本科生活跃在95间创新工作室当中,有700余名指导教师为他们的成长引路。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每年接受考核,根据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所在工作室学生也可获得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直通车”名额。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浙师大本科教学部实践教学科负责人朱泽峰介绍,学校设置了2~4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必修学分,参加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学分制社团、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专业导论课等一道成为学生修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必修学分的途径。据了解,浙师大开设有10门创业教育核心课程、20门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和200余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构建起一套“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义乌小微企业创业研究”“网上创业实训”“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等各类选修课成为学生拓展创业视野的窗口。与课程相衔接,学校推动建立起“实验室—众创空间—孵化园—产业园”的全链条发展路径。
近年来,浙师大每年设立国家级课题70余项、省级课题220余项、校级课题1000余项,A级学科竞赛的学生参赛率超过60%,2020年“互联网+”和“挑战杯”两项竞赛的参赛率都位居全省第一,并实现了3个100%,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覆盖率100%,100%的学生都会参与至少一次课外学术研究,100%的学生都会参与至少一次学科竞赛。
“双创”基因传承延续
“创新创业对于高中生来说,并非触不可及。各位老师请打开思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新驱动的新时代,要从整个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创新的缺乏会带来发展的瓶颈……”在浙师大承办的教师培训活动中,陈乃启也时常会被邀请去作创新创业主题的讲座。
在浙师大教师们的眼中,创新创业教育其实有更大的图景。“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师范生职业发展全过程。”郑孟状认为。在他看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纳入现代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中,推动创新创业素养养成和基因传承。
在浙师大师范专业的课堂上,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愈加常见,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速推进,智慧教育和教育探究等模块课受到追捧。在职后环节,近5年来,浙师大共建教师发展学校347所,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学员逾2万名。“学校还依托浙江省创业导师培育工程,提供5类课程模块共100多门网络课程,5年来培训创新创业导师5000余名。”浙师大继续教育管理处处长叶志雄介绍。
创新创业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浙师大的实践推动下,大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道路逐渐清晰。学校通过完善开放性师资培训格局,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进入中小学校园,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堂。在浙师大的支持下,浙师大附中还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连续两年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获奖的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