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校未来种下一棵“成长树” 瑞安“青共体”哺育师资中坚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汪 恒

瑞安市高楼镇中学位于瑞安市西部山区,是一所仅有300余名学生的初中。2017年入职的教师许旭阳记得很清楚,前几年学校教师去参加教科研比赛,“要么拿不上奖,能拿到的,也只是三等奖”。从上学年开始,情况有了变化。瑞安市中小学班会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瑞安市信息技术学科评比二等奖……高楼镇中学的青年教师频频取得突破,看不见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

这些获奖的教师都是高楼镇中学和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简称“青共体”)的成员。2021年,两所学校结对组建协作型教育共同体,“青共体”成为重要抓手。随着活动的全面展开,两校青年教师在互助共进中,收获了学科教学、德育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成长。

让青年教师“被看见”

一所是城区的老牌学校,在校生超过3000人,一所是山区的小型学校,基础相对薄弱,两所学校在学情、教学等方面差异不少,如何找到突破口为乡村学校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这是安阳实验中学原校长章晖之前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师资队伍提升了,教学质量上去了,乡村学校办学才能上台阶。”章晖说。经过多次讨论,大家把青年教师发展作为切入点。“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创新能力强、行动力强,要让这支队伍先动起来。”章晖告诉记者。

去年9月,青年教师技能大赛首先办了起来,参赛者要在两小时内完成一份关于学科素养和试题评价的答卷。两校共有20名教师参加。这次比赛既是对青年教师技能水平的一次摸底,也是帮助教师们发现自己在教学业务上的增长点。紧随其后的是期中评价的试题集体研磨。试卷难度不能太高,又要有区分度,还要题目新颖,把重要的知识点都编排进去。和安阳实验中学的4名教师一起出卷,许旭阳体会良多:“要出好题,不仅要对教材、考点有很好的把握,还要了解学情,这是对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全面考验。”对高楼镇中学青年教师王伟伟而言,安阳实验中学教师们出题时的细致认真和精益求精让她深受感染。项目化学习主题教研、班主任基本功主题培训、跨校听课评课……一场场活动让青年教师们有了更多学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安阳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项秀平是“青共体”项目的发起人和“班主任”。平时一有专家讲座、竞赛评比的消息,她总是不忘发在“青共体”的群里,提醒教师们积极参加、大胆尝试。“青共体”还设计了一份青年教师成长综合评价量表。年末评出的“青共体”优秀教师,级别等同于校级优秀教师。有平台,有鞭策,不仅让高楼镇中学的青年教师取得了突破,安阳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中,冒尖的人也多了起来:林锦原先只能在教研比赛中拿二三等奖,现在拿到了瑞安市试卷命题比赛一等奖和学科知识竞赛一等奖;陈文雅设计的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论文获温州市一等奖;入职4年的张淑惠也成功获评2022年瑞安市中小学教坛新秀……

9月中旬,“青共体”新学期座谈会在高楼镇中学举行。两校商定,继续加快“青共体”的建设步伐,比如举办联合教研周,探索同课异构等研讨形式。安阳实验中学校长戴海平说,“青共体”带来了“鲇鱼效应”,促进了两校年轻教师的进步,未来考虑将覆盖面从现在的入职5年内的教师拓展到更多教师。“原来我们的教师学习机会不多,现在有了更高的平台,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受到很大触动。”高楼镇中学校长金文东说。在项秀平看来,通过“青共体”,青年教师被更多地看见,更早地挑起大梁,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让一群人走得更远

王伟伟和张淑惠,一个在高楼镇,一个在瑞安城区,去年10月,她俩结成了“同门”——她们的师傅是安阳实验中学资深语文教师虞伟珍。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两校开展了“青共体”师徒结对活动。包括王伟伟在内,高楼镇中学共有6名青年教师参与结对,得到了安阳实验中学优秀教师的指点。

“在之前的活动中,虞老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出卷时的精益求精令我钦佩。看到结对名单时,深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王伟伟这样形容拜师时的心情。除了听课评课,王伟伟还被虞伟珍邀请作为大型教研活动中的助手。王伟伟也时常和张淑惠交流探讨,怎么当好班主任,如何讲好某一课。一学年下来,王伟伟不仅在瑞安市中小学班会优质课评比中拿到二等奖、得到了瑞安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还有一项市级教科研项目顺利结题。“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王伟伟说。

“我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按照同教材、同内容的原则,为青年教师们安排‘顶配师资’。”项秀平介绍。导师赵慧芳为自己带的3名徒弟设计了“1+X”的成长路径,即以提升命题能力为基础,在不同阶段侧重论文、说课等不同的专业发展点。“这些青年教师都已经有四五年的教学经验了,站稳讲台之后要从更高层面思考专业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赵慧芳告诉记者。青年导师李奇伟则强调教学方法的引导,善于启发徒弟就同一个知识点,尝试更优的讲授方式。

新学年,两校从协作型教共体深化为融合型教共体。本学期开始,安阳实验中学选派两名资深教师来到高楼镇中学开展为期3年的交流,并分别担任社会和科学两门学科的学科大组长。“这些交流过去的教师,能带动高楼镇中学的教研氛围,也能给学校青年教师提供身边的学习交流机会。”戴海平说。在他看来,只要长期坚持、耕耘不辍,教共体必将成就乡村学校一个更好的未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