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十年红“芯”闪耀 躬耕“国家大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电教授骆建军与学生探讨科研。

□本报通讯员 程振伟

2012年从美国硅谷回国加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骆建军带领团队产学研结合,潜心集成电路芯片技术,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颗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形成从存储卡、U盘、硬盘到大数据硬盘阵列系统的国产芯片系列。作为破“卡脖子”工程的中坚骨干,2021年,骆建军以项目第一负责人的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让中国人的信息,存储在中国人自己研发的硬盘里。”骆建军的“非凡十年奋斗路”,也是杭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踔厉奋发的缩影。“过去的十年,杭电以党建为统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特色立校、科技报国,立德树人、为国育才,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勇于担当之路。”校党委书记王兴杰表示。

发展自觉:党建统领,学科为纲

每周五下午,杭电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安全党支部都要召开“科研+支部生活”组会。这个习惯,坚持了好几年。“我们的议程一般是,大家先分享最近的政治学习情况,然后再分享科研想法和进展。前者是为我们的科研注入动力,后者是让信息安全科研落到实处。”党支部书记、研究员吴国华说。

从2012年开始,吴国华以一名党员的使命感和党性自觉,盯住“定密管理”这一我国保密工作三大攻坚战之首,咬住“最难啃”的硬骨头,带领团队十年磨一剑,相关技术成果为国家涉密信息系统列装的基础装备,并获得该方向首个国家保密科技奖。同时,相关科研成果也转化为育人资源,助力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培养出一批批政治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网络安全“红客”毕业生。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学科主线。信息安全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建统领把方向,学科建设添动力,取得了党建和事业发展双丰收,还因此获得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校长朱泽飞介绍道。

在杭电党建智治中心的指挥室,“党建统领+学科建设”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大数据充分挖掘党建工作与学校各类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建模、智能研判、精准决策,逐步完善党建数字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通过党建智治驾驶舱,对各个学科职能单位、党支部进行相关数据采集分析,找到背后的事业成功密码,通过指挥室调度,分享给其他党组织学习借鉴。”校党委副书记薛晓飞表示。

2015年,杭电成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肩负起浙江省冲击“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任。“杭电老校长蒋葆增有一句话,叫‘国家大事,千万尽力’。作为一所随着共和国信息产业崛起发展起来的高校,杭电人一直有肩负‘国家大事’的自觉。这些年更是充分发挥党建统领带来的蓬勃力量,以学科建设主线推动学校各方面事业大发展。学科发展的全面自觉,也成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杭电发展的最大收获。”王兴杰说。

在党建引领和赋能加持下,杭电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和国际化办学“六位一体”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打造学科特区、学科交叉平台、创新团队并实现纵深发展,形成十大信息技术高地。学科主线贯穿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教学科研人员“人人有学科,人人进团队”的局面。同时,“建在学科上的支部”——计算机学院图像所党支部、计算机学院智能所党支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安全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智能系统与控制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基层党建和业务发展齐头并进,证明了‘党建+学科’融合发展思路是推动事业成功的法宝和关键。”杭电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钱波表示。

学科主线事关学校发展头部资源,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需要党建引领把关。关键时刻,杭电党委提出“学科建设内容的全面性、学科组织的团队性、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性、学科内部的和谐性”等要求,确保学科建设在方向内涵、内外部生态环境等方面“走在正确的路上”。

红“芯”驱动:特色立校,科技报国

位于杭州市钱塘区的杭电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最近尤其忙碌。为了寻求可编程控制器PLC开发平台软件国产化解决方案的国内工控企业人员,几乎踏破了这里的门槛。

一直秉持“为国家未来做科研”理念的杭电计算机学院教授严义带领团队开展嵌入式软件自动生成技术与图编程的攻关研究,经过10年努力成功开发出我国目前唯一通过国际认证的可编程控制器组态平台软件“CASS平台”;又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新一代ePLC(嵌入式可编程控制器)。依托系统开发平台创建的学科公司,成为中国铁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稳定供应商。杭电的“CASS平台”解决了高端可编程控制器(运动控制PLC)的“卡脖子”问题。

“杭电的学科体系极具特色,在国内极具影响力的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网络安全等电子信息学科群,是伴随着共和国发展昌盛的历程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家都有强烈的‘学成报国’情结。严义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杭电原副校长邓先灿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半导体专家,她曾参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支晶体管,1985年她主持研制成功的低噪声砷化镓场效应晶体管系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血液里流淌的科技报国基因,是杭电人共同的身份认同。”朱泽飞说。

做有组织的科研。科研方向在哪里?“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面向”,成为杭电科研人的集结号。一批批杭电科研人,在服务国家战略、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国防建设领域前赴后继。据了解,2012年以来,杭电主持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19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5项。国家芯片研发、人工智能、工业控制、生物3D打印等打破国外“卡脖子”的冲锋队里,涌现出越来越多杭电人的身影。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瞄准国家、省市重大产业发展需求,杭电2021年出台了服务数字浙江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以学科建设成果助力浙江山区26县奔向共同富裕。带动浦江弹子锁、水晶灯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副教授李训根,助力缙云带锯床产业转型升级的教授陈国金,用技术支撑新昌纺织机械企业20余载、陪伴小企业变身“特新专精”小巨人的教授高明裕等,成为浙江省“科技人员用技术赋能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群体里的标杆人物。

为国育才:勇立潮头,使命担当

近10年来,杭电平均每年约有1000名毕业生到杭州高新区工作。目前,仅在安防领域世界第一方阵海康威视工作的杭电毕业生就超过了2000人,在高科技公司华为就职的人数也同样在2000人以上。据了解,杭电已连续10年成为杭州高新区应届毕业生人才输送的“第一大户”,为杭州高新区的产城融合、产教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注入新动力。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统领促各项事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杭电而言,就是要在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有本领有担当素质高的新时代人才的过程中,实现党建统领、党建引领、党建带动各项事业大发展。”王兴杰说。

竞赛育人,是杭电的拿手好戏。今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杭电2017—2021年期间,以642个奖项数量,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6轮总榜单(本科)中排名全国第16位,位列全国地方本科院校第一。

带有信息学科群特色的课程思政,让学生“强脑健心”。在最新课程教学大纲中,杭电要求,每门课程要有5个以上思政育人元素,必须在内容、研讨、作业、实验实践、课程报告等环节中体现,尤其强调“工程技术类课程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突出培育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党建+学科建设”的互促互进效应,带动杭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国际化办学等方面齐头并进——

作为学科建设显性成果的“四大”领域,捷报频传。“大项目”量质齐升:获得国家千万级科研项目8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76项,连续3年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立项国拨经费5000万元重大项目1项。“大成果”再创辉煌:新增省部级奖励238项,其中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5项,牵头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大平台”遍地开花:新增各类省部级科创平台47个,其中国家级纵向科研平台3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3个。“大服务”尽显担当:学校在全省各地共设立了13家地方实体研究院、25个技术转移分中心、305个校企联合科研平台,培育科技型公司251家,构建了以浙江区域产业集群需求为牵引的精准服务网络。

国际化办学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起连续3年国际化总体水平位列浙江省属硕博高校第一;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提升,2021年获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年度国际战略奖”。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圣光机联合学院成功“出圈”,使杭电成为今年在浙江省招生高校中唯一在普通类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分数均超过607分的省属高校,在中俄合作办学领域,其首创的“T+0”办学模式,赢得国内外盛赞。

杭电系“创力量”异军突起。在过去几年杭州发布的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中,杭电校友常常是组团“打榜”。立镖小黄人分拣机器人、认养一头牛、e签宝、i背调等勇立潮头,成为国家“双创”大潮中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杭电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双一流’创建的路上开拓进取,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发展水平和社会美誉度都有明显提升。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统领促事业发展,以学科建设带动内涵高质量发展,以科研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为己任,培养更多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将‘国家大事’扛在肩上勇毅前行的栋梁之材。”王兴杰表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