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全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金 波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我们要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融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一、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但绝不能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着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职教特点的育人工作机制。
高度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史”教育,增强学生爱党爱国意识,使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我省“红色根脉”宝贵资源,推动地方红色资源与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融合,用鲜活的事例涵养青少年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职业教育思政课改革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各环节,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通过培育一批思政课专任教师、打造一批思政课示范课堂,推动职业教育思政课“教材、教师、教法”改革,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衔接,努力实现课程精品化、课堂精彩化和教学品牌化。
打造具有职业教育辨识度的育人模式。规范、优化、创新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贯通式培养,逐步扩大一体化设计、长学制培养学生的规模。着力构建完整、有机、互联、贯通的职业教育生态链条。坚持德技并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高度关注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奋力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秉持类型发展必由路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以“校企合作之双赢,以企业赢为先”为准则,选择与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进行合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前提,以文化共融为抓手,以师资共育为核心,以课程共建、教学共管、基地共建为依托,探索深化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融、共进”的校企共同体创新发展之路。
探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和完善“六大运行机制”建设,即在产学对接上,创新管理共同体领导机制、产学研共同体融合机制和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在工学结合上,创新资源共同体互助机制和文化共同体交融机制;在双师共育上,创新师资共同体互补机制。深化以“共构愿景、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合作内涵建设,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同生共长。
探索实践“校企命运共同体”多元发展模式。坚持“学校发展融入区域发展、专业发展融入产业发展、学生发展融入专业发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融合,综合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功能,打造一批与杭州主导产业主流企业深度合作的特色产业学院,探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多元发展模式。与华为共建华为云计算学院,与安恒以混合所有制共建杭州数智工程师学院;成立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独山港新材料产业学院,校地协同培养区域紧缺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校企共同体迭代升级。
以“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类型教育思维,专业立足自身特点,深化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评价模式改革,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有效实现方式。以课堂革命为突破,推进教学时空变革,实施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建设,企业现场与教学现场视频互通,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推进多形态教学方法改革,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的“金课”。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质量年报制度,健全质量自我保证机制。
三、强化协同创新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创新是浙江最大的底色和亮色。我们将以系统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各项政策举措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专业紧贴产业创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应需而变”,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动态调整、实时优化,实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一方面,聚焦浙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重点设置与数字安防、网络通信、智能计算、生物医药等浙江标志性产业相关的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另一方面,围绕推动浙江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重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浙江传统产业相关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服务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
课程紧贴岗位创新。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要“经世致用”,推动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一致,促进社会元素与教育元素相对接。其一,在课程开发机制上,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技术需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并建立定期更新机制。其二,在课程开发主体上,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将有代表性的技术、工艺和规范以及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实践内容,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程评价指标。其三,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要化虚为实,不断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
教师紧贴行业创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满足学生技术技能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是对能力的动态观测和衡量,要求不断地和学术界取得联系,同时和企业界密切联系。一方面,积极构建教师多元培养格局。大力支持教师到技术师范或高水平院校等平台培训进修。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推进职业院校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为指导,优化岗位设置结构、优化教师岗位分类,明确教师发展定位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着力推进校企互通、双向互聘。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立德树人、企业实践、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带头引领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