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双创”教育转型升级的研究与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蒋 涛 陈 磊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次转型,打造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品牌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传承“诚毅勤朴”的百年校训,弘扬“敢为天下先”的浙商精神,以“学以致用”为理念,以“实践—教育—文化”为主线,紧密结合商科高职学生成长特点,通过全方位、多载体“双创”活动的锻造,使学生坚定地以追求创新、勇于创业、磨砺德行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双创”教育品牌。从2004年起至今,“双创”教育在浙商职院已走过10余载时光,实现了从模拟创业、全真创业、“四轮驱动”、协同育人到服务社会的五次转型。

破冰之旅,从仿真到全真的果敢首创

2005年,当大部分高校的创业项目尚在模拟环境中摸索时,浙商职院率先提出:让每年入驻创业园的50多支学生创业团队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依法纳税,真刀真枪做!通过全真环境的创业实践,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社会教育”,缩短从学生到员工、从学生到创业者的时空距离,使学校的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举措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贯做法,2008年1月,《光明日报》专门介绍浙商职院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并称学校“全真环境创业教育”是“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

“四轮驱动”,从局部到全面的深度跨越

2008年起,浙商职院实现了专业教学融合、创业实践提升、校园文化引领、机制体制保障“四轮驱动”,全面推进“双创”教育的新跨越。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双创”项目500余个,在每个专业构建了由3门限选课和4~6门专业课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并在各专业建立创客空间;建立了以创业通识、创业技能、创业实战为内容的“阶梯递进式”课程体系,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网络创业”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紧密型的专业教学融合成为提升“双创”质量的根本抓手。在大学生创业园基础上,学校不断开发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在各二级学院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创客空间,如浙江电子商务学院的师生协同创业项目实战室、艺术设计学院的创新创意创业平台等,校内外“双创”实践基地超过2万平方米,形成了“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器—创业加速器”的创业项目孵化生态体系;学校举办了“浙商企业家大讲堂”等数百场“双创”活动,组织创业学生与浙江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等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面对面交流,邀请创业学子走进思政课堂和道德讲堂,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实施创业导师工程和青蓝计划项目,鼓励和扶持教师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等形式与学生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决定》《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置换管理办法》等20多项政策制度。“‘四轮驱动’全面推进‘双创’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协同育人,从校园到社会的无缝衔接

2014年起,浙商职院积极探索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了以学校为主体,政府指导、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了集生产、教学、科研、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双实双创”基地和社会化服务平台。学校与省财政厅、杭州市高新区、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政府单位开展深度项目合作;与全国300多所高职院校共同成立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分享全国同行经验与成果;校企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探索创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途径,破解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中澳、中法、中美、中尼合作开设相关专业与培训班。通过多边协同,形成了具有商科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制度体系,扩大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面和覆盖面,实现了运行机制多样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资源共享社会化,为学校更好地集聚创业要素、转化师生科技成果、培育科技型企业创造了条件。

服务社会,从地方到全国的模式创新

2018年,浙商职院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合作共建“浙江电子商务学院”协议》,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宗旨,充分发挥学校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和义乌市的产业优势,建立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立足服务地方经济,依托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针对如何实现义乌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有机衔接、如何解决产教融合“两张皮”、如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等难题,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校园、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三园”融合衔接的产教融合基地,搭建政校企行多元协同的电子商务产教平台,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电子商务技术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形成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为特色的义乌模式。

“双创”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浙商职院创新创业工作也获得了多项殊荣,“全真环境创业教育”被教育部专家认定为“水平评估创新项目”“中国创业教育三大模式之一”,“双创”教育工作被省教育厅评为“浙江高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和“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事件”。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和“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大学生创业园先后被浙江省科技厅授予“浙江省省级众创空间”“浙江省省级孵化器”“浙江省省级示范性创业学院”称号。“浙江电子商务学院‘双实双创’基地”入选工信部全国首批100个“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同时,学校获批3个省级产教融合项目、2个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0多年来,学校累计受邀参加国内外创业教育或人才培养研讨会60余次,先后接待各级领导、数百所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交流,学校“双创”文化建设成果被同行口口相传,并被多所院校复制或借鉴。新华社、《光明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给予学校上百次报道。学校还充分发挥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会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的优势,先后在浙江、广东等地成功召开了“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电商创业”等专题研讨会或现场交流会,参加院校500多所,共享“双创”教育优秀成果,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累计800余支学生创业团队带动万余名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申报各类专利240余项,通过创业实践,学生的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道德责任感和就业竞争力迅速得到提升,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创业之星”。与全国50余所高校实施“交换生”项目,培养电子商务人才6000余人,其中,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学生4000余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或自主创业。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