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还需定期“体检”
□杨启锋
近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指出,“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报告也指出了当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肥胖的教育走不远、走不稳。”“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展开的“瘦身”行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卸下更多的累赘,让学生“轻装上阵”,走向教育的远方。回顾“双减”之前的义务教育,内卷化愈演愈烈,恶性竞争越发严重,极大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一年多来,从刚开始时的大刀阔斧、轰轰烈烈的整顿到如今回归于平常的教育革命,“双减”的意义和影响重大而又深远。毫无疑问,“双减”工作最明显的成效就是有效遏制了校外培训资本的野蛮生长,在全社会形成了认可并支持“双减”的广泛共识。然而,在教育生态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背景下,“双减”推进仍然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持久的改革任务。
虽然“双减”稳住了教育良性发展的基本盘,但有些地方还是出现了反弹。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转入“地下”开展“游击战”,扰乱了教育的良性竞争,校外培训依然存在生长的土壤,“双减”这根弦需要继续绷紧扎牢。
巩固好“双减”成效,让“双减”常态化、持久性运行,需要定期高质量的“体检”。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监督、评估与考核机制,对双减工作“回头看”,动态巡查和评估实施成效,切实纠正在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治理中出现的偏差,尤其对“双减”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及时研究相应对策,超前遏制苗头,避免反弹。
保障“双减”工作持久平稳运行,必须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群体对“双减”的共识。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要加大对“双减”目的、意义、价值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双减”的理性认同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理解、支持和参与“双减”工作,为“双减”推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双减”之后,如何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降低,这是众多家长的焦虑所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把学生从校外培训拉回学校学习,尤需把“双减”之后的工作重心放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上来,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作业设置等优化升级,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打造高质量、低消耗的教育体系;从学生立场出发,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大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素养和必备品格,从根本上缓解家长对孩子学习质量的焦虑,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