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简介:

牛学文,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命题专家和中考命题质量评估专家,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社会教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曾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编者按:

新课标强调要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关于教与学的关系,有很多种表述,比较典型的是“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等,教师们觉得都有道理,但实际工作中却有点难以把握。为此,本报约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牛学文对此进行剖析,厘清教与学的本质。本期关注——

教学包括教与学,教与学的关系是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一对主要关系,由这对关系构成的问题是教学论和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关于教与学的关系,当前有几种流行说法:一是少教多学,这是从内容或时间上说的;二是先学后教,这是从时序或逻辑说的;三是以学定教,这是从关系或原则上说的;四是教学合一,这是从原则或目的上说的;五是教学相长,这是我们追求目标或者说追求的境界,是从最终目的上说的。这五句话实际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是一种手段,“以学定教”是应遵循的原则,最终目的是把教与学合二为一(“教学合一”),实现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学相长”)。

一、少教多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到一种教育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少教多学,即教师少教点(知识),让学生多学点(知识);教师少点(时间)教,让学生多点(时间)学。具体说,少教,就是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不要事事全包,教也要教在关键处,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自己能理解、掌握的要尽量不教、少教;多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发现、探究,从而学会学习。少教多学不是否定教,也不是不教,而是少教;少教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学、更好地学。

少教多学是教学改革的原则,也是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不能动摇,更不能放弃。

从理论上看,不教或少教是明智选择,不教而把学生培养好也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事实上,不教就是教,而且是更有效的教学,即:教师不教或少教,学生自然会自己努力进取的,因为没有了依赖。人本主义强调“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要允许学生学习,满足他们自己的好奇心”。换言之,教师的任务“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这是行为主义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认知学派强调的),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教得再多也没用,关键是学生要主动建构。具体说,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从实践上看,不教或少教效果更好。1991年,山东省高密市第四中学扩班,因种种原因,新扩出的两个高一班暂时没有语文教师。实在没办法,只有让学生自修(其他班教师帮这两个班学生共同拟定自修计划)。接近一个学期,一直就这样“凑合”着。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担心教学成绩差得太多了没法交代。谁知道,期末考试成绩却让大家大跌眼镜——这两个没人上课的班级不仅基础知识部分不比平行班差,而且阅读和作文的成绩还比平行班好。李希贵在《没有老师的语文课》一文中对此津津乐道。无独有偶,《》上《还是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好》一文报道,中考前,某学校教初三(5)(6)班的英语教师因病请假,学校安排同年级另两个教师代课。因工作量太大,两个教师只精讲,不辅导自习,作业只批改一部分,有些问题交给学习委员、课代表去解决。大家都很担心,但是中考成绩却使人惊愕不已,这两个班成绩不但不低,反而比其他班高出一截。没有教师教,或教师少教,学生没办法依赖,只有自己学了,成绩反而更好,能力也一定更强。

怎样才能做到少教多学呢?第一,保证足够自学时间。比如,杜郎口中学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学习时间不能少于35分钟,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自学时间。第二,给予自学的权力与自由。在教学实践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自学时间短,往往只有可怜的1~3分钟;二是不给学生自学的权力与自由,就是学生看书学习过程中,教师转来转去,教师不停废话,赤裸裸地干扰,不让学生静心学习,学生是不自由的。所以,必须简政放权,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学权力与自由。 第三,教给自学方法。至少要教给学生3种阅读方法:(1)泛读法(演绎法):通过自上而下的加工,从整体到局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到分段分层的依据。如关注大标题、小标题或开头、结尾的关键句子,激活篇章结构图式,预测文本内容,迅速理解文本,并能在不看书本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复述标题。(2)精读法(归纳法):通过自下而上的加工,从局部到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感知每一个字、词、句,把握从句意到段意再到篇(课题)的意义。(3)问题式阅读法(演绎归纳法):根据文本结构,该“阅”的阅、该“读”的读,该跳过的跳过。带着问题读,尽量从文中找到答案;边阅读边圈画;整理知识要点。但都要快速阅读。

为什么教师不教或少教这么难?一是教师有责任心,讲了心里就踏实了,不讲心里不踏实,意思是,反正讲过了,讲了还不止一遍,尽心尽力了,学生不会是学生的事;二是教师担心,不讲或少讲,校长、家长会指责教师不负责任。其实说到底是胆量不够,不讲需要很大的勇气。教师敢讲课不算本事,敢不讲课才算本事。所以说,教学革命必须从少讲开始。

二、先学后教

所谓“先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先学不是说让学生看看书就完事,是有指导性的先学。所谓“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有针对性地教。

第一,先学后教符合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教师参与参助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延伸力量,这就是教育的本质。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可以想想,在没有学校之前,人为了更好发展需要不断学习。谁教他?没人教,是自己学。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越来越多,个人自学越来越困难。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一部分人可以闲下来了,他们看书学习,知识面宽广,就成了别人求助的对象。这些人就变成了教师,教人学习,这样学校就出现了。但是学是前提,教育的本质是学习。

第二,学生具有先学的能力。人一出生就有学习的能力,初中生更具有基本的自学能力。根据教学论专家江山野的研究,从小学到高中有五个学习阶段:小学低段是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学生不识字或识字少,不知道怎么学习,往往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效果比较好;小学高段是基本依靠教师阶段;初中是相对独立阶段,有独立的倾向、意识和能力,有约50%的自学能力,可以先学后教了;高中是基本独立阶段,自学能力更强了;高中后是完全独立阶段。根据这个五阶段论,小学高段以后,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学,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后教。

第三,先学后教的实践是成功的。比如,蔡林森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彻底改造了洋思中学,他退休以后被延聘到河南永威学校,又改造了这所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的民办学校,使学校的办学质量极快地获得提升。

怎样先学、如何后教呢?一是,有指导性地先学。其一,教师先示范性地带领学生学,然后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其二,切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其三,避免出现“导”之无方,“放”之无度,缺乏对学生先学活动的指引和监控,导致先学处于无序、无效状态,自主变流“自流”。比如,有些教师知道要少讲,但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拟定的导学提纲也只是知识点和训练点及其习题的堆积,缺乏对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引导。

二是,有针对性地后教。学生先学后,教师要弄清学生哪些懂、哪些不懂,针对先学提出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让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简言之,教学生不会的,这才是教学的要害。教师一定是教学生不会的。那教师怎么知道学生不会,这就要靠教师的课堂评价。凡是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不教;凡是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懂的,也不教。

三、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有三层含义,第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第二,根据学的目标来确定教的目标,根据学的内容来确定教的内容,根据学的方式来确定教的方式,根据学的进度来确定教的进度;第三,教师教得怎么样由学生说了算,就是说,教学成效由学生来判定。

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或者说,学是教学活动的内因,教是教学活动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制约着教,教有服从于学,主动适应于学,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强调“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自己就有这么个经历,1987—1988年,我教高三毕业班地理时,因为刚毕业,非常了解学生,常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学得心应手。过了两年后,对学生的了解少了,不知道怎么教学了,课堂沉闷,教学面临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一名地理老师……”,学生写完后,我连夜将其看完,看完后便知道怎么教学了。学生希望我怎么教我就怎么教。比如,有学生说“假若我是地理老师,我就让学生讲课,让学生命题”,我就安排部分学生轮流讲课,同时还让学生自己命题。期中考试,教师不命题,由学生命题,根据命题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高低。教师规定命题范围和要求,强调不得抄任何复习资料。想想看,在不抄任何复习资料的情况下,不把书看通看透,题目是命不出来的,逼着学生看书。结果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这样下来,那年高考成绩非常好。所以,陶行知说得好,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让他教你如何教他”,这其实就是以学定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