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运动会怎么能成少数人的“自娱自乐”
●大学运动会是体育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的荣誉感、意志力、体育精神、审美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程振伟
近日,各大高校相继举办秋季运动会,不难发现,中小学生几乎人人参与的运动会,到了大学却常成为小部分体育特长生的“自娱自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学校运动会或其他体育比赛持漠不关心态度。如何让体育运动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成为不少高校面临的课题。
学校举办运动会,既有检验运动成果之考量,也有“以仪式感展示运动之刚、之美、之魅”,促更多人从事体育运动的实际功用。作为运动文化之“集大成”的运动会,并非如网友所说的“以运动会之名,行学生变相放假旅游之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学校每年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设置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竞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体育项目,参与运动会的学生达到50%以上。
那么,运动会在中小学成为“运动狂欢节”,而在不少高校成了“鸡肋”,越办越冷清,何也?对中小学生的管理,强调纪律性、规模化。教师一声令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会积极参与运动会。当然了,中小学生上课长期以班级为单位,很容易带来运动会“以班级为竞争单位的风风火火”。而大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运动会的组织动员一般以个人自愿为主,乍看之下,就成了“只是运动爱好者的自娱自乐”。
体育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被无数有志之士视为圭臬。“野蛮其体魄”,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来实现。清华大学的“无体育,不清华”,浙江大学的“本科生每一学期都有体育课”,彰显了这些名校的底蕴。大学开展体育,体育课是小课堂,运动会则是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的荣誉感、意志力、体育精神、审美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让体育精神在校园里“发光发热”,要让运动会成为彰显、弘扬体育精神的最佳课堂,首先教师们要带头参加。试问,学校里的师长们鲜少参与的运动会,怎能引来学生的广泛响应?其次营造体育文化氛围要做到“功在平时”,让阳光长跑、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辅以相应的奖励、荣誉体系,运动会时将其推到最高潮,让大多数学生有参与感、获得感。再次是要在运动会上不断加入新元素,比如在运动会现场植入学校特色表演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