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以立体教研助推教师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立体式教研能促进教师群体业务成长。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杨念锋 金姝娟

普遍意义上的教研活动常常有主题与教师发展需求难以契合、形式单调、“阅”后即忘的弊端,教师参与感不强,而义乌市开展的语文区域教研“草根研究”则是引领教师多维度、立体化地参与沉浸式的教研活动,它对教师群体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点单式路径,激活群体思维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以个性化教研内容为基础的。语文教研是为了提升教师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的是更高阶的教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依据调研,内容点单

教研需求应由教师说了算,教研主题如何确定更要请一线教师决定。教研活动前,我们下发调研问卷,了解一线教师需求,并发动集体智慧,细化教研主题。调查问卷围绕品质课堂开设、命题评价、学业质量、习作教学等专题培训内容展开,最终确立主题。

(二)根据实证,策略点单

针对调查问卷中显示培训“点状分布,系统性不强”“不接地气”等问题,教研室制定了如下策略。

1.要素引领,确定市级大教研主题。纵观小学全册统编教材,我们从征集回答中精选了4个相对集中又实效性强的内容,分别是现代诗、习作单元、长文章、复述,紧扣语文要素这一关键线索,解决教学疑难。单元整组以“上课+说课+课堂观察”的形式呈现,提升备课上课的全局观,体现语文要素教学的梯度意识,让市级层面教研兼具理念引领与实操指南,成为整体教研活动设计的中坚架构。

2.方法分享,确定辖区教研专题。在市级教研引领基础上,根据各辖区教学不同需求,体现课堂中细化的方法落地,将“提问设计”“识字教学”“复习课”确定为小范围的教研专题。

3.专业拔高,确定骨干教师教研课程。群体性的理念及方法指南要与骨干个体的专业提升相结合。我们将“校本教研”“作业设计”“阅读命题”“学科关键问题分享”专题确立为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内容,提升骨干教师的引路能力。

(三)依靠团队,智慧点单

教研由教研室牵头,辖区骨干教师团队、观察教师团队组织磨课,在思维碰撞下,参与教师的教案、说课内容几易其稿。

以现代诗教研活动为例,义乌市夏演小学语文教师滕国锋所执教的课文《绿》设计片段是:1.读一读第二小节,说说读到了哪些绿色;2.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3.指导朗读,读出画面感。观察教师团队发现,课堂中学生想象力贫乏,语言单调,朗读也缺乏情感。骨干教师团队建议滕国锋可以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形成对画面色彩的初步感受,为学生搭建层次丰富的想象支架;利用古诗词拓展,再次让学生对画面有整体感知。经过指导,滕国锋的授课受到了较高评价,他对现代诗单元教学也有了新的体悟。

二、卷入式载体,赋能立体价值

立体式教研不仅以点单式为路径,也以卷入式模式为载体,从单一到多维,从平面到纵深,让教师的自主积极性得到全面发展。

(一)从单一到多维:从“止步旁观”到“沉浸其中”

在1.0版本的教研模式中,高频次、多内容的教研活动全面铺开,但据统计,担任过教研课、讲座、观察员任务的教师仅占8.8%,更多教师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浅尝辄止地参与。因此,我们对1.0版教研模式进行升级,开发了2.0版,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

1.拓展教师参与面。2.0版的教研模式将一大批教师“卷入”其中。如在现代诗单元第一轮磨课过程中,一所学校深度卷入的教师就达18人次,一个辖区约是364人次,4个辖区将近1456人次,占义乌小学语文教师总数的56%。

2.拓宽课堂观察角度。我们从学情角度改进观察量表,依据深度学习的认知、动机、情绪3个学习要素,涵盖师生对话、生生交往、学生个体心路历程等多个层面,开发情绪温度计、师生互动对话观察量表、小组合作对话量表等一系列量表,让一线教师不仅到课堂听课,还能多维度观察课堂,帮助了解真实学习的发生。

3.拓深课堂思考空间。说课、讲座共同延展课堂理念,与展示课相辅相成,阐述课堂教学理念,联结形成大单元教学指南,让青年教师既能思考又能实践。不同层级的骨干教师团队在层层磨课选拔时发挥课堂指导作用。一波波默默无闻的导师“枯木逢春”,重新寻找教育、助人的价值,重拾思考与探索过程。

(二)从平面到纵深——“被动营业”变“主动成长”

普通教研模式下,教研活动现场能受到关注与重视,但背后的准备工作却始终被弱化。如果这样,不论“卷入”多少上课、说课教师,组建多少指导、观察团队,教师都只是“营业一次”完成任务,少有切身探索与钻研。正因如此,我们将现场平面的教研变为纵深化的教研时间线,一共经历了校级、辖区、市级3次磨课,给参与教师压力与动力,其中意义不仅在于现成的课堂呈现,更在于一路披荆斩棘带来的成长之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