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问题链设计与实施策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科学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时的问题链设计,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杭州市弘益中学 宫 萍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有效的问题链设计能优化教学效果。当前初中科学课堂上,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易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问题连贯性弱,难觅“梯度性”;二是问题深度不够,欠缺“激发性”。

笔者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索以问题链设计为载体的科学教学,通过多次重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问题链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有“章”可依

问题链的设计要依据教科书的具体章节。从单元地位的角度分析,其设计内容需要承接之前的知识点,并引出之后的学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应与章节内涉及的知识点联系紧密,以加深学生对问题链的思考。

(二)设计内容:有“点”可循

“点”即现象,教师可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链。科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着学生视野日益开阔,知识日渐丰富,逻辑思维日益完善,教师只有提出那些需要分析、比较、推断等思维活动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流程:有“路”可寻

问题链的设计应依据一定的流程模型。流程模型主要指问题的设计要涉及来源、归纳、推理,以及应用、分析、评价、综合等。问题链的设计要从课程内容、学情分析、课程标准出发,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在此后的设计中改进,做到有“路”可寻。

二、问题链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导引

1.解读课标,把握方向。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科学课程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教材中的“学生活动”为背景,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增强学生在探究活动情景中抽象出知识点的能力。程序性知识即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以“学生活动”为教学情境,指导他们具体做事的步骤或程序,从而使学生抽象出对陈述性知识在程序性层面上“做”的原因,把握教学方向,设计问题链,以达成教学目标。

2.列知识点,设问题链。通过对知识点的罗列,问题链的类型以迭代型、总分型、归一型这三种为主。迭代型问题链以某一知识点为主,通过问题的不断深入,加深学生的深度学习;总分型问题链以知识点为中心,不断抛出问题,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归一型问题链以问题为起始,最终引出涉及的知识点。

(二)乐于探究

1.引发置疑,唤醒思“链”。疑是思之始,对认知冲突情境的疑问能刷新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认知,因此,教师应创设与学生已有认知冲突的问题链。

2.亲身体会,主动寻“链”。设置课堂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主动探究问题链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主动寻“链”,总结内容加以巩固、归纳方法以点盖面。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主动进行反思,采用自评量表等多样化评价,找到学生欠缺的地方,启发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寻“链”问题,让他们阐述心得,而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

3.给予空间,层层落“点”。在创设课堂问题链时,要合理设置候答时间,给予学生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回归设计问题链的原则上,落实到“点”。

(三)“链”串知识

1.归纳方法,巧妙用“链”。教师对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实践要求、归纳方法进行总结,使问题链能有效串联知识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若学生候答时间超出预定时间,教师则要采取机智提问,逐步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回答。

2.归纳演绎,“链”系心得。通过探究问题链的形成路径,进而认识到需要采取措施形成联系,归纳总结具体措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