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小伙世界技能大赛夺冠,意味着什么?
新闻回顾 11月27日晚11时,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奥地利赛区比赛落幕。代表中国出征的宁波00后小伙蒋昕桦获得重型车辆技术与维修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领奖那一刻,我把五星红旗披在身上,这种感觉特别棒!因为我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技术’,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
对技能的偏见该破除了
□朱小峰
祝贺蒋昕桦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不过,部分媒体在报道他夺冠事迹的时候,用“‘拧螺丝’拧成世界冠军”这样的表述,其实折射出职业教育的巨大隐忧,即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技能偏见,导致了职业教育本身应有的重要价值和人才培养意义被弱化,无形中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制造了障碍。
实际上,任何的技能都是一种长期化训练的结果,哪怕是基本的生活技能,要想形成稳定性的能力,都必须反复训练,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固化,更何况职业教育赋予受教育者的技能,是要支撑其进入社会就业,并最终获取幸福生活状态的一种能力资本。
务必要破除技能偏见,保障职业教育顺利发展。就拿蒋昕桦获奖的参赛项目来说,所谓的“拧螺丝”,其实是重型车辆技术与维修项目,要求参赛选手要掌握各类重型车辆的维修技术。重型车辆的范围很广,既包括集卡车、挖掘机、推土车之类常见车型,又包括各种专业采掘设备和农机设备。本次大赛中,蒋昕桦的参赛机型是利勃海尔轮式挖掘机,国内根本没有这个机型。按照规则,在规定的18小时比赛时间内,他根据英文说明书精准找出了各个问题,并逐一加以解决。用一个“拧螺丝”来描述蒋昕桦的参赛项目,也许从新闻的角度更有点击率,从专业的视角来看,却有着对于职业教育的误读与偏见。
破除技能偏见,除了要做好面向社会大众的职业教育宣传推介之外,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工作者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坚强的定力和职教强国的自觉,科学设计好人才培养计划,并予以严格彻底的落实。学生的技能习得有了充分的保障,学生和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就会得到提升,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改变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一旦这种认知得到正面的确认和固化,技能偏见的问题就会逐步得到消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能够得到保证。
青年一代当有工匠精神
□李 平
蒋昕桦获得重型车辆技术与维修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引来众多点赞,而评论区里的一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就是年轻人要学习的工匠精神”,更是成了高赞评论。
本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第一,金牌总数刷新单届比赛历史最好成绩。中国队在今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多个项目上实现金牌或奖牌“零”的突破,在美容、家具制作、货运代理、重型车辆维修、化学实验室技术、抹灰与隔墙系统等项目上首次摘金,在网站设计与开发等项目上首次获得奖牌。这是近年来职业教育育人成果的直接体现,展现了青年一代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这样的工匠精神,在社会内卷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热门行业引来人们蜂拥而上,而美容、家具制作等与“技工”相关的职业选择仍持续被边缘化。一些年轻人跳槽频繁,对职业缺乏认同和追求。一些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工厂,只看重“来钱快”,缺乏沉潜下来积累积淀的坚持与韧性。
近年来,随着《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热映,人们发现,走入镜头的那些工匠,凭借的不是高学历、高收入,而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工匠精神在新的时代有着新的含义,各行各业都需要发扬工匠精神。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654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9%的受访青年认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要践行工匠精神。
蒋昕桦夺冠的背后,是4年来日日夜夜的刻苦钻研和训练;在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摘得桂冠的马宏达,几年来每次都是保质保量提前完成教练团队制订的计划……面对浮躁之气,他们能摒弃喧嚣,耐得住寂寞,克服得了困难。他们的夺冠之路,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青年一代当有工匠精神,要在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注重培育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郭元鹏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也是世界各国职业技能人才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项“神仙打架”的世界顶级大赛上,中国青年屡屡夺金,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认识。
蒋昕桦是宁波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技师班学生、奉化工匠代言人。中考后他与普高失之交臂,一度陷入失落迷茫,技能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蒋昕桦一步一个脚印学习重型车辆维修技能,最终“让自己的梦想都开花”。
职业的选择,被人们看得十分重要。从孩子开始上学,有的家长就已经在给孩子规划人生,就连学生作文最常见的题材都是《我的理想》。很多孩子的理想是当科学家、音乐家、歌唱家、大商人。有几个人的梦想是当工人、手艺人、农民?有“大梦想”没有错,但是也不能少了“小梦想”。职业没有贵贱,行行都有佼佼者,行行都有带头人,行行都有大状元。
这也再次表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新赛道充满新希望。近年来,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有力支撑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部署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我们要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紧盯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办学方式,把职教人才培养延伸到应用技术型本科和硕士层次,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