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高新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报告一键出 成长看得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王 蓉

“日常教学中,我们会运用一些评价方法,比如观察法,就是把幼儿的行为记录下来,然后打上一个分数或者五角星。”宁波市高新区第一幼儿园翔云园区苗苗三班教师徐璐说。

现在,徐璐的手机上有一个微信小程序,她在课堂上用手机拍摄幼儿的游戏过程,并适时归类记录幼儿的表现,课后即可一键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将幼儿的课堂情况反馈给家长。

徐璐解释:“孩子在幼儿园里做什么学什么,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而这种新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幼儿的成长变化变得可见。”

自2018年起,宁波市高新区便开启了学前教育课改实践,区教研室携手各中心园,与宁波大学专家团队合作,共同研发出这款科学有效、便捷易用的课程质量评估程序,向全区幼儿园开放,助推学前教育实现“三化”(教育发展专业化、幼儿成长可视化、教育质量均衡化)。

高新区第三幼儿园园长徐皇君看到,通过整整一个学年的使用,教师的行动力、反思力正在逐步提高,对班级管理、游戏教学的指导力更强了。而对一些走在前沿的教师,基础的评价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她们。“她们会借助小程序的留白部分,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自己设计评价指标,大幅度优化课程设计。”

尤其是程序后台的数据采集、分析、意见反馈、交互评价等功能,为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园区特色发展等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为区域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用了这个评价小程序,我发现在教育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关注,比如教师是否公平合理对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是否充分把握机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否敏锐地察觉幼儿的情绪感受、是否有效地处理幼儿的冲突事件等。它使我能用更科学的观念与方法去评价学生和自己的行为。”徐璐说,她和园内的其他教师一样,每一次翻看程序中的历史记录和评价报告,都可以从统计结果中迅速地找到短板,为自身的成长累积养分。

高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江柠柠惊喜地发现:“对于我们管理层来说,通过后台整理的量化分析,能直观地看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课程实践中的优势和劣势,这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也为后续的园本特色开发奠定了基础。”

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人认为:“过去,虽然很多幼儿园都在课程质量评估上下功夫,但是评价标准不统一、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最终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教育教学研究室通过梳理和综合国内外幼儿园经验,最终确立以环境规划、班级管理、课程规划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4个方面为主的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74项,全面推进区域学前教育评价改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