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强化管理凝聚课程育人合力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拓展补充。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以下简称“三类课程”)以来,各地和学校积极探索,积累了课程育人的经验。
为进一步发挥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功能,解决实践中“三类课程”定位不准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作出有关部署。
明确“三类课程”定位
地方课程教什么?校本课程教什么?它们与国家课程有何区别?
尽管都是教育教学中习以为常的名词,但实际上不少校长、教师在把握上有些模糊。归根到底,是“三类课程”定位不够清晰的缘故。
“义务教育阶段‘三类课程’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普通高中阶段‘三类课程’指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都是国家课程,选修课程是校本课程。虽然‘三类课程’具体的功能定位、主题内容及开发主体有差别,但它们服从并服务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解答。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义务教育阶段设置地方课程主要是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各地自然风貌、区域经济、优势科技、特色文化以及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等方面资源,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设置地方课程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认识家乡,丰富体验,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而在普通高中不设地方课程。
与之不同的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都设置校本课程。
“这主要是为了丰富课程供给,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国家课程注重打好共同基础,体现了一定的选择性,但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设置一定的校本课程,可以更进一步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特长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体现学校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该负责人说。
统筹安排避免内容简单重复
记者注意到,《意见》特别强调,各类专题教育以融入为主,原则上不独立设课。比如,对于地方课程建设,《意见》明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一个年级最多开设一门,防止用地方课程挤占甚至替代校本课程;要加强科学设计和专业论证,组织研制课程纲要,强化综合性、实践性,并丰富课程载体形式,特别是加强对地方课程必要性的论证,防止与国家课程内容简单重复。鼓励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整合实施,相关内容统筹安排,课时打通使用。
这样的要求有何深意?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教育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部署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工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劳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防、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科学安排,印发了一系列指南或指导纲要,明确了“进什么”“如何进”“怎么教”等。“基础教育具有显著的基础性、通识性特征,这样安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助于统筹育人目标、教育内容要求、教学安排等,避免与国家课程割裂或简单重复,也可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课程和教材修订时已将有关要求纳入其中。”
据介绍,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以国家课程为主,把专题教育要求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育人效果。
以管促建确保落实到位
细读《意见》,“以管促建”的特色鲜明。
在基本原则中,《意见》开宗明义: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课程设置、开发、审核、评价、监测等建设与管理程序,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加强建设规划,注重科学论证,建立健全课程持续发展机制,将提高课程质量贯穿在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
在该负责人看来,加强统筹规划十分重要,“特别是增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有效配合,以形成课程育人合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和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推动“三类课程”协同育人;学校要通过制定并实施课程实施方案,有效落实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做好相关内容的统筹安排、整合实施。此外,《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审议审核制度、备案制度、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专业支持制度和课程监测修订制度,形成管理链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该负责人建议,为充分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各地和学校需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全面加强培训解读。深入阐释《意见》的政策要点与研制思路,强化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课程意识、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统筹推进落实。各地要充分调研论证,科学确定实施进度安排。可设置3年缓冲期,稳步推进各项要求落地。三是加强检查指导。要根据《意见》要求,切实强化过程指导和监管,引导地方和学校把准课程建设的正确方向。
本报北京6月9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