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新时代学校体卫艺国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抓好贯彻落实 以体育人以美化人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体育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审美修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路径。上海坚决抓好贯彻落实,将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教育的重中之重,引导促进全体学生把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和艺术实践、经常性欣赏体育赛事和艺术活动作为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

    第一,把实施面向人人、促进优质均衡作为核心目标。普及体育和艺术教育,根本靠学校课堂主渠道。2012年起,上海全面推行“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体育课改,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推动初中每周开设4至5节,鼓励高中逐步增加课时。中小学聚焦7至8个项目开展教学,形成“一校多品”特色。落实学生每天校内外各运动1小时,实现了学生人人会游泳、人人熟练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

    同时,整体构建、分段实施大中小学艺术课程,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开齐上好音乐、艺术课等必修课,确保每名中小学生至少拥有1项艺术爱好、掌握1项艺术技能;改进高中艺术类基础型课程,重点开发艺术类拓展型、研究型课程,鼓励中职校开设灵活多样的艺术课程;要求所有高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计入学分,每名大学生须至少选修1至2门艺术课程。

    第二,把培育后备人才、实现特色办学作为关键引领。在抓好普及的同时,以机制创新促进优秀后备人才源源不断从学校走出来。一是布局体育艺术特色学校。依托学校创办重点体育项目二线运动队。构建优秀人才“一条龙”培养机制,由“1所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组成布局单元,统筹供给高品质课程、师资、场地、科研等资源,实现学段衔接。二是促进后备人才成长发展。畅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升学通道和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渠道,把体校文化学习交由教育部门实施并纳入教育督导范围。成立市级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等,形成“校—区—市”三层后备人才培养布局。

    第三,把打破部门围墙、资源共建共享作为重要路径。着眼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打破部门围墙,协同构建体教融合、文教结合机制。一是深化体教融合。优化竞赛体系,统筹市运会、学生运动会、青少年锦标赛等赛事。强化体育师资建设,每年遴选1000名体育教师开展重点培训,每年由体育部门选派100名专业教练员进校园。推动设施共建共享。二是创新文教结合。引进优质文化艺术资源进校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走出去开展沉浸式艺术实践活动,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

    

探索融合新路径 开创校园足球新局面

山东省教育

    山东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体育大省,有各级各类学校3.87万所,在校生2208万人。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足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校园足球呈现出全面谋划、全域重视、全员参与、全程发力的生动局面。

    一是突出体系化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近年来连续印发《山东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了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负责、各界参与的省级校园足球建设体系和发展格局。

    二是突出普及化推广。坚持抓早,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联合省体育局、省足协指导地方各级足协、职业俱乐部定期派教练员到幼儿园与小朋友开展足球游戏,引导幼儿喜欢足球。坚持抓全,统筹指导各级足协、职业俱乐部、学校重视足球运动的全面普及推广,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设足球社团,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学习踢球,参加训练比赛。据统计,全省经常性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约72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8%。坚持抓点,目前山东共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307所、试点县(区)10个、改革试验区5个、“满天星”训练营5个。坚持抓高,选拔成立小学、初中、高中高水平集训队,每年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期间培训1000余人次。坚持抓教,实施教练员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青岛探索建立足球教练员引进机制,聘请40名优秀退役运动员到足球重点学校带队训练,与巴西桑托斯等职业俱乐部合作引进专业教练员。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女足队分别和鲁能俱乐部、青岛海牛职业俱乐部签订合作协议,共享资源、共育人才。

    三是突出赛事化提升。省教育与体育部门统筹整合赛事资源,建立起各学段与社会青少年俱乐部的完整竞赛体系。主要包括“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联赛、“体彩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山东省大学生足球锦标赛、山东省足球特色高中联赛等,每年参与足球比赛学生达200余万人次。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省代表队分获中学组男子足球第一名、女子足球第三名。

    四是突出贯通化培养。聚焦打通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难点堵点,建立起体育局、教育厅、足协三方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开辟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优秀足球人才成长新路径。试点开展优秀足球人才集中培养,遴选历城二中、山师附中等有条件的高中学校,与山东大学等10余所省内高校建立结对关系,畅通对口升学通道。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中,济南历城二中女子足球队获得U17组冠军。

    

加大资金投入 做实做细卫生健康“基本功”

海南省教育

    近年来,海南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工作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学生近视压降有成效。出台《海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三年(2021—2023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教育、卫健部门与市县政府签订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责任书、压实责任。省委、省政府连续6年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投入和改善条件。近年来累计投入1.1亿元,采购可升降课桌椅46.61万套,实现全省中小学可升降课桌椅全覆盖;2022年起投入1.5亿元,改造1万余间中学教室照明,实现全省中学教室全部达到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编写海南省中小学健康教育教材,制作海南省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动画宣传片,组织专家组深入开展针对性宣讲,推进视力健康宣教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海南省儿童青少年综合近视率始终保持在低位。

    二是学生生命安全有保障。大力实施中小学生游泳教育普及推广工程,建成322个学校游泳池,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实现四至九年级学生游泳“应学尽学、应会尽会”,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从2020年起,分步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安装了2953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实现学校AED安装全覆盖,对广大师生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师生92.2万人,先后挽回数十名师生生命。出台《海南省中小学生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及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投入1.5亿元在全省东西南北中建成5个中小学生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基地,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安全应急实践体验活动。3年共系统培训超过30万名中小学生,学生安全意识大幅提升。

    三是师生健康素养有提升。注重及时优化调整、统筹协调、科学精准落实好各项校园防控措施,牢牢守住校园不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线。创新开展健康班主任试点工作,多渠道补充学校专业卫生人才。总结分析近20年海南学生体质与健康数据,编制调研报告,为持续改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政策依据与干预措施。建立省级健康监测平台。

    

健全体制机制 推进学校美育面向人人

湖北省教育

    近年来,湖北省把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守正创新,健全体制机制,着力构建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工作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深入发展。

    第一,健全美育工作机制,促进协同高效发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学校美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学校美育工作。二是强化课程体系。高校成立公共艺术教育专门工作机构,落实艺术教育2个学分刚性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建立多样化艺术课程,促进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和专业教育实现有机结合。三是强化部门协同。建立文教合作机制,与省文旅厅签署文教融合发展备忘录,协同推进校园美育活动普及等。四是强化专业指导。成立高校美育教指委和中小学美育教指委,加强研究、咨询、评估和指导。

    第二,健全美育展演机制,搭建实践育人平台。一是完善常态化学生艺术展演制度。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艺术展演,县级每年举办一届,市级每两年举办一届,省级每三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黄鹤美育节”和“大学生艺术节”,全省超过95%的学校建立了校内艺术展演制度。“黄鹤美育节”“大学生艺术节”共计举办20届;两年一届的“湖北高校美术与设计大展”和一年一届的“湖北省中小学生美术书法作品比赛”已累计举办32届。二是健全美育活动普及制度。在中小学开展校长、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的“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普及活动,每年60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学校普及率达90%以上。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每年组织戏曲艺术院团进校演出1万余场次。三是拓展美育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各地博物馆、剧院、文化馆等文化艺术场所开展中小学课外实践活动。四是强化美育载体建设。逐步推进省级美育学校、示范性大学生艺术团和示范性中小学生艺术团建设。建设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