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动教学提质增效“加速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年级学生采用高效教学互动系统进行小组讨论

    “上课答题不用举手,这样的课堂让学习更高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学生颜楚涵说,学校的智慧课堂好玩有趣、互动性强,大家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自己上课时更专注,更喜欢思考了。”桂雨彤等学生通过课堂检测,也能轻松找到自己知识点掌握的薄弱环节,进行自我修补和完善,提升学习效率。个性化学习真正发生,教师由经验教学转向精准教学。

    作为教育部门教育信息化“双区”深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深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麓城外国语小学近年来把数字化作为塑造学校发展新优势的新赛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化”创新型综合育人模式,争当教育数字化、“项目化”创新型综合育人“弄潮儿”。

    校本研修、小课题助力学校智慧教育渐进式改革

    与传统课堂相比,数字技术为跨学科课堂带来哪些增量呢?“很多教师原来是根据主观印象了解生情,凭感觉和经验掌握课堂节奏。而在智慧课堂,教师可以用信息化工具,即时、精准了解学情。”麓城外国语小学教师宁亚砾执教两类课堂后有所体会。

    在麓城外国语小学相关负责人看来,跨学科融合教学效果好坏、结果成败取决于教师,而教师的数字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科专业水平、学科教学法,影响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强化校本研修,打造具有信息化应用和融合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信息素养、融合创新能力包含很多实用技能,不应采用过多讲座培训,而应以项目为载体,让教师们在边做边学中认知短板、提升能力。”学校相关负责人强调,学校智慧课堂和跨学科教育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急转弯,否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麓城外国语小学探索出调研摸底、数量适宜、试点先行、覆盖全科、交叉体验、以效促进的改革策略。学校先深度访谈30位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中研究教师新授课、复习课和练习课所占比例和实施状况。随后,学校根据信息化设备供应情况,以及教师对智慧课堂的接受程度、实施能力、时间精力等情况,测算出每名教师每周应先上四节智慧课堂。

    30名教师先行探路,分别带一个智慧课堂班、传统课堂班。很多教师起初为抓紧完成任务,上了很多智慧课堂,数据冲高;部分教师出现倦怠感,数据下滑;随后他们通过对比,感受到智慧课堂的热闹、高效后,自发地大量开展智慧课堂,数据持续上升。改革进入了良性循环。麓城外国语小学原本测算,在试点前一个半月内,全校会上约2000节智慧课堂,但现实已超过4200节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跨学科教学改革要行稳致远,需要更多教师提升教研等专业能力。麓城外国语小学深耕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化”创新型综合育人模式,承担融合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模式和跨学科两个大课题。学校将大课题拆分成若干个小课题,并鼓励教师根据专长,自由组队钻研小课题,开展基于项目的跨学科主题教研与实践。例如小课题组以跨学科教研活动为引领,以跨学科的教与学实践活动为核心,促进群体沟通、交流与协作。组员们通过不断反思、优化与再实践,提升了跨学科教研能力、数字素养。

    很多教师在小课题组磨炼后,实现从智能设备使用者到数字化素养具备者的转变,已成功申报区级课题。前不久,麓城外国语小学成功申报6个区级课题,大部分都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相关。学校已开发“绿色快乐农耕园”等多个跨学科课程案例,现已立项1项国家级别、3项省级、7项市级、29项区级课题。

    “乐学课堂”着力提升学生全员的高阶思维和学习能力

    一拍一发送,学生答题的样本就投到了教室大屏上……在乐探究、乐展示的过程中,麓城外国语小学数学科组教师拿着手机巡视全班学生的答题情况,展现五六名学生的答案。而以往在同样的时间,教师只能站在讲台上,点名让一两名优秀学生展示正确答案。由于教师可关注到更多学生的多元答案,更能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促进更多学生的个性、高效学习。

    近年来,麓城外国语小学以学生全员“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科学地学”为目标,构建“乐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乐预习、乐探究、乐展示、乐应用、乐总结、乐评价,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善于发现、乐于表达。

    在“乐学课堂”,教师创设情境、展评设疑,学生在质疑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进行深入思考,训练高阶思维。教师在深入了解目标学情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精讲点拨。随后教师让学生通过集中分享、集中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思考。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讨论、合作、学习反思,提升了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及时检测出教学成效,需要在期中、期末考试时才能检测出来,这时已是“亡羊补牢”。但现在麓城外国语小学教师借助信息化工具,引导学生当堂训练,短时间内就能分析出学生整体答题情况。教师们再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质疑拓展。当堂训练后,教师通过展现学生正确、错误的案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并修正答题过程中的思维误区。

    “学生们从中意识到,课堂乃至教学过程并不只是用来展现正确答案的,而是思维触发、碰撞、交融、拓展的过程。答错的过程可能拓展了思维,并能提醒其他学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让更多学生乐于、敢于在课堂上展示答题情况。这就逐渐实现了我们关注学生全员而非少数优秀学生的目的。”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也逐渐意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学到正确的知识,更是为了拓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麓城外国语小学通过乐总结、共同概括、实践运用、总结反思、完成作业等环节,将“乐学课堂”打造成了学生拓展思维的训练场、多元思维的展演场。学校采集分析近期2818节智慧课堂数据发现,课堂互动、课堂活动、自主活动在课堂中的占比明显提升,体现了以生为本。

    过程性精准评价模型营造“善教乐学”的教学生态

    收集学生学习行为、作业、测评等数据,充实学生的数字成长档案……麓城外国语小学用好大数据等新技术,创建过程性精准评价模型,建好过程性评价内容、数据采集环境等。

    “信息技术能高效、系统地分析教学行为。我校通过清晰量化、可视化呈现教学成效,助力教师优化课程设计,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努力营造‘善教乐学’的教学生态。”学校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麓城外国语小学利用信息技术,变传统师生单向沟通为师生、生生、学生与平台、平台与教师的多维互动。学校还通过采集互动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分析数据、评价数据,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教与学更有趣、更有效、更有爱。

    为引导教师们用心设计“有趣有味”的课程,学校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影响、积极性、效能及跨学科素养、数字素养和融合创新能力,进行精准评价与分析。

    如何通过评价改革,促使教师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学校应用多模态统整数据与关联性智能分析结果,评测学生在课堂中的个体参与度、小组协作度、群体参与度。

    个性化评价是评价改革的难点。麓城外国语小学迎难而上,自主开发“尚美乐劳动”APP。“尚美乐劳动”APP通过自动采集教师上传的课程、学生作品、学习时长、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数据信息,跟踪记录学生的劳动成长轨迹,生成个性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该客户端不但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平台,还培育出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小讲师、小达人。“尚美乐劳动”APP共享了336堂劳动课程,已有2536名学生注册,提交了5225份劳动作业。

    “四跨四共”带动更多学校驶入“信息化快车道”

    了解植物生长环境、种植条件,探究植物相关美食、药用价值,自学制作二维码……麓城外国语小学学生在自主探究作业中,把学校农耕园的植物信息制作成二维码。他们从中提升了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素养。

    “学校教与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点。我校从新课标中,深入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的发展方向,将其作为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重要脚手架。”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将驱动性的问题分解成子问题,根据子任务设计活动目标,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学生们在情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进行实践、创作作品,利用所学发现、解决问题。

    通过参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麓城外国语小学学生明显提升了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学生所开展的AI劳动项目“AI赋能鱼儿自由生长”荣获广东省科技劳动教育比赛一等奖。学生还通过跨校交流、线上线下混合的馆校课程,拓宽了视野和思维,取得了很多荣誉。

    麓城外国语小学还以实验班—年级—学校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推广“项目化”创新型综合育人模式。学校借助互联网等平台,通过“跨区域、跨学校、跨年级、跨学科”等多元形式,促进合作学校在优势互补中协同发展,构建成为紧密的共同体。合作学校的师生通过共同体“共师、共生、共享、共发展”这一机制,促进了专业发展、学业进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