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从全球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来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是基石;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是“源动力”“元实力”。高校服务现代化国家建设,就要把基础研究做到世界顶尖、服务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就要对标世界顶尖水平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在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新征程上打头阵、当尖兵。

    一、把建设世界一流人才队伍放在最核心位置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学校实施“大人才战略”,统筹推进人才引育、使用和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学校用好国际学术人脉和教育交流管道,做好人才开放工作,彰显海纳百川、海聚英才的特色优势,近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670多人。今年起,学校将实施“研究生暑期学校计划”,聘请国际顶尖学者,选拔全球优秀青年,提供超常规、高质量课程学习,建设国际学术共同体。

    二是觅优秀人才而育之。学校实施“卓越2025”战略人才培育计划,设置卓著顶尖、卓越领军、卓识杰出、卓学优秀4个层次,构建全周期、个性化人才培育体系。在基础研究领域,每年评选一批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杰出领军人才及青年人才,支持杰出领军人才“一人一策”勇闯“无人区”,支持青年人才专注自由探索、提出重要科学问题、开拓学科前沿。近两年来,学校累计投入经费1.16亿元,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85人。

    三是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努力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探索超常规、长链条的未来顶尖人才培养模式,对有潜质的学生早发现早培育,把上海基础教育优势充分转化为拔尖创新人才动能。深化本科“2+X”个性化培养体系,高质量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构建“高精尖缺”研究生教育格局,创设“优生优师优培”的“卓博计划”,提升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能力。

    四是深化人才发展改革。学校改革评价指挥棒,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推行以综合准入标准为基础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优化分类评价标准,更好发挥同行评价、市场评价作用,实现从“量化导向”向“质量导向”的转变。完善“预聘—长聘”制度,将职称晋升与准聘期青年教师选留脱钩,实现从“非升即走”向“绩优则留”的转变。为科研人员松绑,健全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非共识项目评价机制、科研人员专心保障机制。

    二、把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能级作为最核心任务

    加强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把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使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根基。

    一是构建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学校坚持有组织科研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围绕重大任务需求组织“大科学”研究,完善问题聚焦、任务耦合、路径协同、成果集成的联合攻关机制;另一方面,引导、激励和保障科研人员敢于善于自由探索,既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在无人区、交叉点静心“种好自己的果树”,也把科技前沿与重大需求前景结合起来,从应用攻关中溯源真正科学问题。

    二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学校全力参与支持在沪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进人员双聘、平台共享,承担核心任务,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

    三是涵养学科交叉开放生态。学校以20个一流学科为牵引,推进交叉融合,凝练培优领域、争取重大原创成果,打造一流学科方阵。探索融合创新长效机制,建设20个学科学术发展中心,优化学科治理机制。

    四是推动科研创新范式变革。学校大力推进数据驱动的基础研究,并通过工具软件迭代、方法算法革新、模型标准建构和高端仪器装备研制等提升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能力,积极建设大科学装置、大数据平台、检测分析平台等基础性设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