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百年办学传统赓续
十年发展再创辉煌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肇始于1932年成立的重庆大学文学院外文系,至今已经有91年的办学历史。近十年来,该专业一方面发掘办学优良传统,遵循“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另一方面砥砺前行、与时俱进,以新文科和“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推进“三全育人”的基础上,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专业2007年被评为重庆市优势特色专业,2015年被纳入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2019年进入国家教育部门首批外语类一流专业建设行列。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思政融合立德树人
早在2010年,英语专业便开始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将完善课程体系确立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强调以内容输入为主,通过内容学习带动语言学习的课程改革与实践。2014年,英语专业对原有课程架构进行了改革,彻底改变了以语言技能训练课程为主的传统课程体系架构。除了保留一定数量的如听力、口语、写作课等传统技能训练课程外,绝大部分课程设计均以内容输入为主。特别是2018年以来,英语专业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引下,依托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进一步凝练了专业方向课程,按照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区域研究五大板块优化课程设置。
经过多年实践,英语专业搭建了目标清晰、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技能课程为基础,以专业课程为骨架,以校内人文通识课程和院内大类平台课程为两翼,以创新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融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为一体的课程群,并重点建设以语言、文学、文化、翻译及中西文化比较为核心的课程群。在课程设置方面,既强调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强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除了传统的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课程以外,还开设了“中国文化元典导读”“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专题”“中西文化比较”“文化研究导论”“大众文化与传媒”“跨文化交际”“西方思想经典”“文学中的科学与伦理”“英美文学与电影”“西方历史与社会”“西方艺术与审美”等新课,并以“英语散文选读”等课程代替了传统的综合英语课程。上述课程的开设弥补了以往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等不足,也改变了师生对语言的工具性认知,使其更加关注与课程名称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课程教育的人文性,重视课堂输入内容的创新性、高阶性、挑战性和前沿性。
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中提升了选修课和研讨型课程的比例,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手段、方法的配套改革。一方面,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强调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同时,英语专业强调课程思政对所有课程的全覆盖,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融为一体。经过多年努力,“英美文学与电影”“英国文学”“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被评为重庆市一流课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英语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特长型、学术型、复合型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格局,积极探索并尝试了通专结合、跨界协同、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各级学科竞赛、科研训练、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社会实践等紧密结合。近4年来,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了14项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项重庆市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5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英语专业有276名学生获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荣誉。此外,学院从宏观上致力于打通本、硕、博人才培养,实现了本、硕课程共享。2018年起实施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还聘请优秀本科生担任大学英语课程助教,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英语专业学生在专四、专八测试中成绩优异。2018年专四通过率为93.33%,优良率为70%左右,2020年专四通过率为96.7%,平均成绩达到了良好等级(平均分为70.48)。从2014年开始,本科生开始在SSCI、A&HCI检索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书评,并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论坛。
教学团队特色鲜明
科研反哺成效显著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改革实践,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逐渐建成了一支融教学、科研、教研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始终强调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和前沿研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升人才培养的厚度、宽度和高度,帮助实现英语系以内容输入代替技能训练的课程改革,实现通过内容研读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理念,以及通过新文科视野下跨学科的内容输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研究兴趣的目的。在团队的努力下,相关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传统逐步形成。
英语专业教学团队中拥有国家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他们在整个团队中发挥着传、帮、带的关键作用,积极带领团队骨干教师开展科研和教研,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多项,产出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出版了多部专著、译著,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这些成果都被教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开设和一流课程的建设,一方面确保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挑战性和高阶性,有力地支撑了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为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毛凌滢 欧玲 莫启扬 盛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