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谐同德育”培养“四同少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叶青云

“‘同德章’是参加暑假公益活动得来的,‘同学章’是参加校英数文化节获数学竞赛一等奖得的,‘同行章’是参加劳动大比拼获二等奖得的,‘同乐章’是参加‘泉川星秀场’表演时得的……”在期末的颁奖典礼上,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五年级学生苏鑫睿身披荣誉绶带,向全校同学介绍绶带上面挂着的那些“四同奖章”的来历。这学期,像苏鑫睿一样获得“四同奖章”的学生约有500名,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连旭萍说,这些成绩源于该校的“谐同德育”。

据连旭萍介绍,该校生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4所高校的教师子弟,另一部分是来自茶山5个村落的当地学子。“学生家长一方是有着丰厚学识的高端人才,一方是长期在国外的侨民,学生成长背景差别极大。这样的生源现状让我们思考如何使学生间和谐共处、价值认同,这就是‘谐同德育’的初衷。”

学校秉承“德育必须在一个有关联的大情境中发生关系”的理念,开发了基于大境脉的“三足鼎立”德育课程,分为“二十四德”“二十四馆”“二十四暖”。什么是大境脉?连旭萍解释,就是挖掘地域周边资源与学生生活联结,让学生在所处环境中搜寻和处理新信息或者新知识,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其中,“二十四德”课程立足于课堂,把孝心、合作、尊师、亲友、谦让、抗压等美德,按学期分主题学习,每学期学两德,6年12个学期共“二十四德”。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至三年级选择相应主题的绘本融入教学,通过认知引导及行为训练让学生有所收获;四至六年级则采用心理学技巧及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温州大学物理馆和发绣馆、温州医科大学人体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木趣馆、温州商学院素拓馆……这些都是该校学子德育的“第二课堂”。这4所高校的博物馆资源,共同支撑起了“二十四馆”课程。学生每学期参观2个场馆,每次以参访单为任务驱动,在游历中有观察、有发现、有记录、有处理数据、有总结。“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连旭萍说。

而“二十四暖”课程,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是立足公益的德育课。该校要求学生6年中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社会公益活动,至少有一周时间(可以合计)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公益活动。

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大量展示自我的平台:指向发挥个人特长的“泉川星秀场”,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科学家“三小”讲坛,足球联谊赛、篮球争霸赛、吉尼斯挑战赛等,都为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提供了“谐同”成长的机会。

德育课程设置得很全面,如何评价也至关重要,“四同奖章”就是该校的一大创举。它分全学科评价、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涉及学科、体艺、公益、研学等各个方面。在该校,每一届新生入学,都会获得一条绶带,就此开始他们积累奖章的“升级之旅”。

连旭萍向记者展示了该校的德育评价体系表格,上面细细地罗列着4大类共24枚奖章。“四同”包括“同德”“同学”“同行”“同乐”,分别代表“厚德”“善习”“行健”“大方”4类品质。每一类下面又涵盖6个递进式的分奖章,由学生按年级段申领。比如,“同德章”下包含一年级“立德章”、二年级“明德章”、三年级“承德章”、四年级“广德章”、五年级“养德章”、六年级“同德章”。“每个月大队部开放一次自主申报机会,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自荐;每学期末,一至三年级学生只要获得同类别2枚奖章,就可申报‘四同少年’中的单项,四年级以上获得6次单项称号的可以申报‘四同少年’,获得12次单项称号的可以申报‘谐同少年’。”连旭萍表示。

不仅是评价形式和过程的转变,连评价主体也有所不同。在该校,人人都是评价者,每位教师及工作人员手中都有“四同奖章”,能做到随时随地评价。比如,中午就餐时,遵守秩序的学生就能获得食堂阿姨奖励的一枚“同德章”。“随着年级段在升高,奖章数目也在增加,最终达到人人都是‘四同少年’的目标,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实’,目标可期,动力便足。”连旭萍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未来教育畅想     下一篇:课堂改进应协同三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