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高”战略如何布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胡梦甜

去年年底,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公布了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名单,确定15所高职院校、50所中职学校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30个高职专业群、150个中职专业为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以改革创新为主基调的“双高计划”,正在引领着浙江职业教育未来的走向。这些“标杆”职业院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重构专业,“双高计划”在浙江职业教育改革这盘大棋中如何落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日,由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主办、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承办的浙江省重点职校创新联盟第24次会议召开,聚焦的话题正是职业院校的“双高”建设。

“标杆”职业院校要有高标准

对首批入选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学校而言,后阶段如何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推动项目建设,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些许困惑。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方展画坦言,从“双高”项目申报情况看,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双高”建设方案与中职名校建设方案雷同,二是各校建设方案存在同质化现象。

作为浙江省的“标杆”职业院校,如何理解“双高”中的“高”?如何在困境中破局,建立新的“高地”?会议中,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成军看来,“高标准”是“双高”建设的基本立意。“双高”职业院校要树立标准化办学的强烈意识,争做标准化办学的“示范者”,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关键环节的标准化建设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牛鼻子”,以高标准引领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开发,争做一流标准的“制定者”,如牵头组建新兴领域的行业组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抢占职业教育在行业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要率先开展标准的国际化,争做“中国标准”输出的“先行者”,通过国际开放办学为世界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标准”。

“对中职学校而言,所谓‘高水平’应体现在学校所具备的引领力、创新力和服务力上,‘三力’形成合力,中职学校才具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於芳对即将启动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向和清晰的定位。她认为,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应与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相融合,以培育中职学校的“三力”为目标指向,实现“三力”的相互作用,高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建设工作。

以制度创新引领“双高”建设

“双高”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它的“四梁八柱”需要“一砖一瓦”逐级累积,每一块“砖瓦”都很重要,其中制度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这是会议中,与会嘉宾达成的共识。

在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王小林的理解中,高水平不仅要有大量显性成果来体现,更要有一系列高水平制度来支撑。如“双高”建设学校要率先开展落实“1+X”证书制度,实现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适配优化,要建立并创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重将专业之间的技术关联、行业关联、职业关联作为整合专业资源、构建专业群的基本依据。

王小林同时指出,高水平的学校治理更要注重制度创新。要从规范办学制度入手,针对参与办学的政校行企各主体,从咨询、协商、决策到执行、监督的各个层面建立健全治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又要在国家经济社会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国家政策制度的落地率先回应,针对约束发展的瓶颈、桎梏大胆改革,以制度创新引领学校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会议中,成军分享了制度创新的“金职方案”。学校优化调整职能部门设置,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多元融合、自我更新的学校管理模式。优化多元参与的决策咨询治理环境,发挥理事会在整合办学资源、深化政校行企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定期研究发布区域产业发展报告。完善多层面结合的民主管理治校机制,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专业(群)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金职院校长梁克东提出,在未来的学校治理上,将重点抓两个着力点,一是大整合,通过“以群建院”实现专业群的改造升级;另一个是大协同,通过“政校企”实现育人协同、资源协同、研究协同,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同行影响力、社会贡献力、协同创新力和师生幸福力。

产教融合是“双高”建设的“头号工程”

尽管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终于有了职教版的“双一流”计划。但现实是,我国的职业教育仍没有达到国家、社会和产业的期待,其中一个体现就是产教融合程度不高。基于此,在“双高”建设中,如何形成一种合作共享的机制,成了会议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梁克东认为,“双高”建设的重点是一个“高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一个“平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但“高地”和“平台”都离不开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其教学的本质是工学结合。要实现工学结合,必须校企合作。而要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必须做到产教融合。”梁克东说。

成军指出,“双高”院校建设要更关注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在合作对象上,要体现高端性,重点选择区域、行业的领先企业、标杆企业和产教融合型企业,更好地发挥优质资源集聚优势;在目标定位上,要体现高端性,对接地方产业,与企业共同组建校企协作组织,推动产教融合,从本土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合作领域;在资源建设上,要体现高端性,共同开发行业企业标准和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通过企业项目化教学改革,建设优质课程资源。

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王方鸣对此深表认同,实施“双高计划”,产教深度融合是发展主线,作为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依循的核心路径,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此,学校引入知名企业,与以联想为代表的行业标杆企业合作,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同步提升。增加相关专业“1+X”考证项目,引进高端企业认证,以认证驱动专业人才的迭代培养。

“职业教育是开放型教育,其发展离不开内外部资源共同施力、协同作用,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共同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就成为‘双高’建设的必由之路。”王小林如是说。

对于如何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王小林也有自己的设想:“以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为核心,建设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团队建设、技术服务、智库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并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平台从虚拟走向实体,职业学校以优质办学资源及智力资源,参与实体化运作,把合作平台提升到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新层次,形成产教融合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生态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版图片     下一篇:线上展演助力国际合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