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负赶路人 ——绍兴一中“资优生培养计划”助力拔尖人才成长
□赵博雅
1月17日,第22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APHO)国家队名单公布,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周天宇名列其中。据了解,除物理学科外,2020年绍兴一中信息学学科有周雨扬、王展鹏2名学生同时入选4人国家队,并以并列世界第三名的成绩获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金牌,学生朱毅轩12月入选天文国家集训队,正冲刺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AO)参赛资格。至此,绍兴一中2020年在五大联赛和天文赛中,共收获国际金牌2枚、亚太赛金牌9枚、全国决赛金牌3枚、全国赛(浙江赛区)一等奖52个,3名获全国决赛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的现高三学生已获清北保送资格。
“得奖牌不是目的,兴趣的发展、参与的经历和素养的提升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一以贯之坚持通过‘资优生培养计划’助力拔尖人才成长,并形成了‘以信息学为特色,多学科百花齐放’的学科竞赛格局。”绍兴一中校长王琛说。
优化教练团队,提供丰富课程选择
奖牌的背后凝聚着参赛学生的汗水和教练们的心血。备赛期间,学生们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和教练在实验室开启一天的学习,直至深夜。周天宇说:“我的教练黄伟中老师用实际行动向我诠释着什么是勤奋。他花了大量时间去钻研疑难问题然后为我们讲解,目的就是让我们能花更少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点,有余力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作为绍兴一中物理金牌教练,黄伟中带领祝智浩、陈浩等教师组建了物理竞赛辅导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备赛,成果颇丰。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竞赛辅导力,绍兴一中不断优化各学科辅导团队,逐渐形成“学科名师—学科骨干—青年教师”的辅导团队构成,2~4人一组,以老带新。信息学、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天文等多个学科辅导团队不但满足了学生多样的兴趣,也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比金牌更重要的是收获这段学习经历,它让学生们看到了真正的科学世界。”黄伟中道出了教练团队们的信念,“学会独立思考,拥有质疑精神,这些让学生受用终身。希望我们3年的陪伴,能让这些优秀的苗子未来能有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满足个性需求,增强精准辅导能力
国内拥有先进天文台的中学校园屈指可数,绍兴一中是其中之一。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窥探浩瀚星空,也可以在楼下的天文学竞赛专用教室上课、阅读、研讨。“竞赛能很好地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对平日学习也是一种检验。能坚持到最后的学生是真的热爱这门学科。”教务处主任冯王亮介绍,为配合竞赛辅导,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学校建立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的竞赛实验室、专用机房等,以保证参赛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完成所有竞赛所需的实验培训。同时,还开设了竞赛专用教室,配备上课所用的所有设施和设备,确保参赛学生的上课、自修和讨论。除了图书馆大量的竞赛相关资料及图书之外,各学科竞赛团队还建立了自己的校本竞赛专用题库和网络平台,供学生练习与模拟。
天文社团在金牌教练卢燎亚的带领下,自2012年起连续9年参加全国天文奥赛,已先后有3人进入国家队,2018年走出了国际天文奥赛金牌获得者徐潇彤。
整合教学资源,提升高端引领作用
除了不断挖掘学生潜力,学校还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引领学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2020年11月,绍兴一中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京大学携手打造的“北斗科技班”正式开班,学校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全面就北斗科技人才培养单设班级的中学。
“北斗科技班”第一堂直播课由著名北斗专家、清华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教授过静珺讲授,52名来自学校素养班和各科竞赛团队的优秀学生通过直播学习了卫星定位原理等相关知识。“国内外顶级专家教授亲自传授知识,进一步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们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已经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开始实操练习。”教务处副主任周文龙说,“北斗科技班”将为国家培养基础学科、北大新工科和“通—导—遥”高端科技3类拔尖人才储备基础性人才。
“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求知欲最强的时期,学校创造条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激励他们去做更多开创性的研究,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卢燎亚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