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情况整体良好
从2011年起,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以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多年评估认证监测工作积累的海量数据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对比,研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报告。
系列质量监测报告从不同角度反映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状况,其中包括全面反映全国高校总体情况的《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聚焦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思政课建设质量专题监测报告》,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和《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情况监测报告》,以及旨在服务教育部党组科学决策和高校改革发展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数字“画像”报告等。
2022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评估中心研制了《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情况监测报告(2022年度)》,通过对全国63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2017年和2021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和不同高校群体的特征比较,全面反映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情况,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和广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吹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号角。随后,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发展。
日前,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发布《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情况监测报告(2022年度)》(以下简称“报告”),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产教融合、学生发展等方面,对全国63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全方位呈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设情况。
比较2017年与2021年的相关数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建设的整体情况如何?有哪些成绩值得肯定,又有哪些问题有待改进?新建高校、“项目校”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报告进行解读。
量质齐升
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优质均衡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占据我国本科院校的“半壁江山”。经过多年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是社会的集中关注点。
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过程和学生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整体建设情况良好。其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专任教师规模持续扩大,生师比有所改善,教师学历水平和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稳步提高,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实践的经历背景明显增强,更加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需要。
二是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将更多资源投向实验室建设和改善仪器设备,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三是课程建设成效有所提升,开设的课程更加丰富,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坚实的课程支撑;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四是学生的学习成效明显提升,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的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步提升,毕业生越来越倾向于在本地就业,在本地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报告按照办学历史,将监测的63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分为2000年后教育部新批准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新建高校”)和非新建普通本科院校(以下简称“非新建高校”)。其中,新建高校344所,非新建高校289所。
报告聚焦硬件条件与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产教融合、学生发展等五方面,选用62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发现:由于新建高校办学时间较短,且有较大比例为民办高校,与已经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非新建高校相比,在整体办学条件和经费保障、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教改项目和奖项申请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新建高校也在部分指标上表现出“先天优势”。尤其是从生师比反映出的教师数量配备情况看,新建高校已经与非新建高校基本相当。
数据显示,新建高校校均全日制在校生与专职辅导员岗位比、全日制在校生与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比、应届毕业生与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比等指标明显优于非新建高校,差距分别为33.61%、24.08%和32.96%。由此可见,新建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管理与服务,配备了更多的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指导和服务。
在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看来,新建高校办学数据整体向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对学校相关指标的规范化要求。国家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的政策导向产生了积极影响,许多新建高校从办学初期就明确了应用型发展方向,按照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自身建设发展。
“非新建高校要向新建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学习两点,一是学生管理,二是后勤保障服务。”蔡敬民说。
为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先后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共确定了2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重点建设。“200所”的由来是,“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项目校”100所,“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储备校”137所,去除重复后共计200所。
数据显示,“项目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产教融合、学生发展等五方面的各项指标均优于“非项目校”。尤其是在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方面,“项目校”的工作力度和成效明显优于“非项目校”。
在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中,“项目校”的“双师型”教师、工程背景教师、行业背景教师、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等数量更多;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和改革方面,“项目校”更加重视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与企业联合建设了更多校外实践基地,承担了更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能够更好地支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报告选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当年接纳学生总数、国家级及省级实践教学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数、教师承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等13项监测指标,对“项目校”和“非项目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项目校”有12项指标优于“非项目校”。尤其在有关工程背景教师、校外实践基地等6项指标中,“项目校”比“非项目校”的监测值高出50%以上。
宁波工程学院教授沈友华表示,当前国家对“项目校”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今后,可以通过遴选‘项目校’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体系的制定,进而确定一些标杆高校,引领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
形神兼具
把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内涵评价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在“试点高校的主要任务”第10条中明确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实践的经历背景明显增强,更加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需要。
其中,监测校工程背景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均值,由7.41%提升至8.59%;行业背景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均值,由13.99%提升至17.09%;来自行业企业的外聘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均值由1.57%提升至2.46%;“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均值由22.42%提升至24.52%。
常熟理工学院教授顾永安认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均值达到24.52%,基本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引导的方向。
“从长远看,这个比例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还不匹配。”顾永安建议,应从认定标准、激励机制、培育机制、引进机制、培训方式等方面入手,继续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湖北商贸学院常务副校长张安富看来,来自行业企业的外聘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均值提升是个好现象,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学校在引进外聘教师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
“一是学校的待遇与企业的待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学校较难吸引到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二是企业人员一般不具有教师资格证,来校任教还要经历培训、考证的过程,同时对其教学能力也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提升。”张安富说。
宁波工程学院教授沈友华走访过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发现各学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缺乏较为权威的标准。个别学校甚至只要教师参与过企业的一项横向课题,就能将其认定为合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往深了说,包括教师到企业去挂职,是‘真抓实干’还是‘流于形式’,还有不少学校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