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幸福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朱建人
近段时间来,中小学生减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教育系统层面来看,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学改革到评估机制改进,减负“组合拳”式的推进,似已形成减负的“高压态势”。然而,从笔者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儿童负担并没有减轻的迹象。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应试教育的威逼下,在传统苦读文化的诱导下,成人世界总是焦虑而强势,儿童世界依然弱势而盲从。成人总是以“为了孩子明天的幸福”为由,无情地剥夺孩子当下生活的幸福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孩子对无休止地刷题做练习和赶场子上兴趣班深感疲惫不堪,但是,一旦儿童的意愿与成人的意志相悖的时候,儿童只能屈从于成人的意志。这对矛盾的存在,其本质是成人世界儿童观的陈旧以及自我角色的错位。
童年的最大特征是什么?是无忧无虑,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但是,今天我们身边的儿童却大多没有了鲜亮的色彩,或者干脆说根本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童年,繁重的学业和被迫参加的各类校外培训让他们累在了“起跑线”上。这偏偏又被无数成年人认定为孩子“成长的代价”。有没有人去认真思考过:为了虚无缥缈的明天而牺牲了孩子当下的幸福,这样的逻辑是否成立?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儿童只是成人社会的附庸,儿童自己是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生活的,儿童必得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样的观念充斥于《弟子规》等诸多“蒙学”读物中。今天的儿童之“累”,除了与整个社会应试竞争大环境所导致的无奈有关之外,还与和现代文明相冲突的陈旧文化依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着巨大影响紧密相关。
早在1989年颁布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就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这是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中国是该公约的第105个签约国。因此,我们今天不必先谈一个有充分闲暇和快乐的童年会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是需要先从法律的角度来告诉家长以及每一个成年人——闲暇休息和游戏娱乐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剥夺,家长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应该是这个规则的守卫者,然后才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促进者。
“悉心的陪伴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些网络流行语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但是,煽情归煽情,教育则需要理性。如若父母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肯定会对孩子人格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如若父母整天围绕其左右,而使其丧失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对孩子而言也不是件好事。聪明的家长应该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去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个长期缺乏自由时间和空间,没有游戏玩耍的孩子是不会有丰富的创造力的,甚至会因此产生严重的人格缺陷。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想让孩子牺牲今天的幸福快乐去换取明天所谓的成功,很可能就是缘木求鱼。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水面上看得见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七潜藏在水底。一个明智的家长,或许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孩子成长中那个八分之七的隐性部分。而这八分之七,不是考题知识,不是某种才艺技巧,而是支撑起一个人终身所需的那些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这种关键能力大多蕴含于点点滴滴的生活世界之中。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慢慢生长,这或许恰恰是教育的要义所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就可能拥有当下的幸福生活,因而也完全可能让孩子在未来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