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团总校长
省特级教师 俞国娣
教育质量观与人才观、教育观密切相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笔者对以下两方面感受颇深。
一方面,学校要全面端正教育质量观。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谁都不会否认这个纲领性的主张,但是,校长作为办学的实践者,其教育质量观是直接与行为相贯通的。当办学质量过度依赖于生源质量,学校的教育水平仅用教育结果来衡量,脑子里追求分数GDP,口头上总是合格率、优秀率,评价总是依赖量化数据,这些都会导致我们对教育质量的僵化理解和对教育结果的片面追求。
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无论大学、中学、小学,我们都要思考这个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推动了教育质量观的转变。教育不仅仅是让儿童掌握知识,更是要让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我们的眼里要看到一个一个生动的学生,不能只是数据、奖杯和证书,也不能只看到宣传材料里的典型个例,我们需要观照到“每一个”。曾经,我们的评价是“一刀切”,眼里看不到个别学生。而目前,因为评价、评比的因素,学校需要审视“忽视全体而关注个别的行为”,比如,为了获奖而让个别学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学校的特色而不顾一切地炮制特色;甚至仅为了被宣传被报道而猛刷存在感,一味地博眼球、被关注、不管不顾地为“上头条”而飞蛾扑火。学校的教育质量观,需要端正到看见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需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还要特别加强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我们倡导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独立完整的人。面对现状,面对今天的学生,我们观察、分析、判断、建议,同时也焦虑、着急。我们看到了学生中的自我中心、漠视情感等问题,表现在他们对“给予”当然接受,对“照顾”理所应当,对父母毫无感恩,不乏“生活越来越好而感受幸福的能力却越来越差、世界越来越精彩而眼神却越来越冷漠”的现象。
看到问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任其野蛮生长。作为教育的积极行动者不能只看到问题、评议现象,我们一定要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学习的热爱。我们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设计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经历,让学生能看到身边花鸟鱼虫、山水树木的生动,能感受到父母亲友、师长同学的温暖,能捕捉到家校生活、学习活动的快乐。我们的学生不仅要能体会成功的喜悦,还要会承受失败的落寞。我们需要指导学生清晰地说出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培养学生感受幸福、感受生活美好的能力,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认真研读《意见》等纲领性文献,刻苦钻研教育发展前沿理论,不是空洞的表态,而是需要我们用教育行为去实践和追求。我们期待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创造幸福,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建设祖国,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造福他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