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魔法作业”,实现减负增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1-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中心小学 李佩云

教学设计因师而异,教学效果因生而变,再完美的课本和配套作业都不可能符合“变化”中的课堂教学情况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脱离题海,落实新课堂理念,精心设计作业,赋予作业“魔法”,实现减负增效。

一、抓住童趣,设计趣味性作业

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将绘画引进作业,激活学生思维

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如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我布置学生画“鲜花配绿叶”的练习。每一个花瓣都是孩子想象的空间,然后比一比谁的鲜花画得最美、谁的花瓣上算术写得最多。

2.让游戏溜进作业,增添无穷乐趣

针对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把数学学习和游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游戏“溜”进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游戏。

3.把编写儿歌带进作业,点燃创新火花

儿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编进儿歌,为他们搭建自由发挥的舞台。比如,学生们学四则运算时,我安排了“+”“—”“×”“÷”四列小火车进小山洞的游戏后,启发学生把混合运算规则改编成一个交通规则儿歌:“+”“—”“×”“÷”是好友,遇到一起有先后,“十”和“一”若见面,谁在前面谁先走,“×”和“÷”握握手,谁在后面让队友,“十”“一”要是遇到“×”“÷”,先让“×”“÷”走前头,一慢二看三通过,交通规则要遵守。

二、拓展空间,设计探索性作业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

1.跨出课堂,调查研究

让学生跨出课堂,用数学眼光去分析、调查所得资料,提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案或作业。如在学习了“多位数加减法”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调查我班每个同学家每月电话费,并计算出小组、大组、全班同学一个月的家庭电话费分别是多少元。

2.融入生活,细致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前,可预先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学生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飞机等平面图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样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3.冲出题海,实验操作

儿童的思维还不具备依靠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例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要求每一个学生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这样的作业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通过动手实践,知道了怎么制作才能做到正确、美观。

三、走进生活,设计综合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中,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以及“数的统计”两个单元,可以设计一份融两部分知识于一体的特殊的寒假作业:让学生把寒假当中得到压岁钱的每一笔收入、支出,每一次的消费内容、结余填在表中,并进行计算与思考。

四、加强合作,设计互动性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采用“互动协作”的形式,让学生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前,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教师拿出一个硬纸板剪成的圆,在圆心上插上根小棒,做成一个简单的陀螺,放在讲台上旋转后布置学生做一个大小一样的陀螺。由于学生年龄小,又没有学过与圆有关的知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便可与他人“共商大计”。

五、彰显差异,设计“自助餐”作业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自助餐”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自主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各个层次学生得到训练、发展和提高。

面对这样的作业,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他们乐做而不厌,不再有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感受到成功之后的喜悦。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设计作业,让具有“魔法”的数学作业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