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学校后读书更为重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4-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姚宏昌

中华民族不乏崇尚读书的榜样,曾有比喻:坚持读书学习,是在给自己挖“蓄水池”。读书少者,犹如“麦壳”或“牛脚印”里的水,容易满,干得快;读书多者,犹如“池塘”或“溪流”;而要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那更需积水成渊、汇涓成海。

我所经历的基础教育是不完整的,没有像模像样地读过小学,初中上了一年半,被推荐到航埠中学去读高中,两年春季班,谓之“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

把读书当作幸福,是我矢志不渝的目标。小学三年级时,我被表彰为全县小学生读书标兵;高中时,曾以全优成绩完成学业,成为学校标兵;在衢州师范读书时,也被表彰为“雷锋式的好学员”,这些不断赢得的进步,都得益于读书。

尽管学校是读书的象征,但它并不代表读书的全部。其实,离开学校后读书更为重要,边工作边读书,边生活边读书,那是一种幸福。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农村中学任校长,办好图书室,带头读书,带领教师、学生读书,收效丰盈。后来有机会到衢州第一中学任校长,我将成功经验移植,鼓励教师多读书,将读书当作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1997年,我离开衢州一中时,图书管理员跟我说:“据我统计,你在学校10年,每年借书、读书都是排在前列。”

衢州籍著名学者叶朗说过,人生追求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俗物层面——生活中的琐事,是人性所必须的;二是事业层面——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所必须的;三是审美层面——具有超功利性,是灵魂所必须的。三个层面互相影响,“俗物”是基础,“事业”是核心,而“审美”是灵魂的升华。

那些刚走上岗位的年轻教师容易屈服于生活压力和物质利益引诱,过多地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色彩纷呈的世界,长此以往,精神世界日益空虚或萎缩,只看到一个忙碌不休的躯体。而读书可以改变教师的现状,常常读书的教师,把自己变成一个巨大的“磁场”,走到哪里,中心就随之迁移。真有“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大千气象,在课堂上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共鸣震撼学生。

作为教师、校长,该读一些什么书呢?我的想法是,刚刚入职,要读专业书,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广度;接着再读教育理论书,寻找和把握教育工作的规律;然后读点闲书,由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

旅行,是心的阅读;阅读,是心的旅行。人生在世,即使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境界,也一定要有坚持读书的习惯,坚守好自己生命中的“绿色”。

(作者为衢州学院原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