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区域推进小学“居家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4-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衢州市柯城区实验小学 吴秀华

置身于抗击疫情的特殊背景中,劳动教育因学生居家而拥有更多的实践时间和新的生长契机。我们将此次疫情视为一堂生动、立体的大课,扩展“学”的范畴,扩大“育”的视野,利用这一特殊情境和素材,推动区域各校开展更具实践性、创造性的小学“居家劳动教育”。

一、设计“居家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明确目标指向

建构区域推进小学“居家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促进各校对居家劳动育人功能的重新审视,强化“居家劳动教育”课程的顶层规划与校本建构;引领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回归活态教育;引导学生在居家劳动实践中,认识不同的劳动形态,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意识。

(二)构建内容框架

基于学生的居家现状,选择合适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从“习惯养成”“态度形成”“技能习得”“兴趣激发”“价值体认”这五大目标领域去构建内容框架,并将其转化成儿童化的实践板块,具化成一个个活动项目。例如,在指向“价值体认”的创意职业体验劳动领域中,对应的是“我学劳动榜样”板块,项目有我是“疫情小记者”、我是“疫情分析师”、我是“防疫小主播”……

(三)挖掘教育增长点

1.拓展劳动教育的新空间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教育,从“教室学习”转向“现场教学”是我们的探索方向。疫情限定了学生居家的特定空间,我们就借助在线学习的虚拟空间,引导学生去关注、“参与”疫情中的“社会现场”,开展基于疫情的实践性劳动研学。

同时,劳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需要学生从“模仿”身边人的劳动行为出发过渡到创造性劳动、复合性劳动。疫情期间家长们恰好能成为孩子劳动学习的“良师”,亲子劳动实践不仅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更将为众多家庭培育一种现代“新生活”方式。

2.挖掘劳动教育的新内涵

医护人员、物流人员、社区人员、媒体人、警察等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着各自不同但必不可少的作用。他们身上显现着不同行业的专业素养,肩上担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彰显了劳动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独特丰富的疫情素材,使之成为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美德教育的切入口。

3.实现区域劳动教育的新深化

柯城区历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各校在实践中积累了诸多经验,且成果丰厚。比如大成小学的家政课程、万田小学的“田园”课程、新华小学的“三园一宅”课程、鹿鸣小学的“八个百分百”课程等,这些课程涉及体力劳动、家政劳动、创造性劳动、消费性劳动、复合性劳动等多种劳动形态,其中许多内容为居家劳动实践项目,不仅教给学生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充分挖掘这些劳动实践教育的学校典型,传播辐射这些优质劳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劳动教育深化发展。

二、搭建“居家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开展“居家劳动教育”,一方面要注重用好线上学习的新模式,营造劳动教育情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居家环境协助展开具体实践。线上线下并轨同行,推动小学“居家劳动教育”真正落地。

线上“空中课堂”依托之江汇、钉钉等平台,以“区域规定课程+学校自主课程”的模式开展居家劳动实践的线上教学。

线下“宅家实践”由学校引领,将“空中课堂”的学习内容校本化为线下实践任务,注重以“项目手册”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或亲子合作完成实践。

三、研究“居家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区域规划,综合施策

一设机构:组建区、校两级“居家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以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校长为组长,负责顶层设计、组织领导,有序推进“居家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二促保障:教育科牵头制订“空中课堂”实施计划;教研室组织全区优秀教师集中录制线上教育资源;信息中心负责互联网技术支撑。三建联盟:依据城区、农村各小学劳动教育已有资源和实践基础,成立区“居家劳动教育”联盟学校。四组赛事:从“组织、效能”双向开展“居家劳动教育”项目实践成果、优秀组织单位及先进个人的评比。

(二)项目引领,学科共构

以项目来驱动,以跨学科理念来构建内容框架中五个领域的学习与实践内容,将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劳动美德的感悟、劳动职业的体认融入项目学习中,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居家学习生活的丰富多样性,落脚在“微”处,以“微课堂”“微行动”等方式开展学习与实践。

(三)盟校先行,一校一册

区级联盟学校先行试水,以“一周一小结”方式在区教研平台、教育公众号分享“居家劳动教育”策略与经验,带动全区小学实施推进。各校在区域统一的五个领域下“因校制宜”,设计具体“项目”,制定《项目学习实践手册》,实行“线上以学校指导为主体,线下以家庭引导为辅助”,家校协同,确保实效。

四、探索“居家劳动教育”四维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多元、多维、多样的实践路径,联通家庭、学校、社会区域,建立四维评价体系。

1.获得性导向的学生自主评价。通过直播访谈、问题回答、成果制作、展示等形式,对照《微实践+微研究的自我评价手册》进行自我评价,发现不足。

2.同伴远程学习评价。基于远程平台和班级钉钉群平台,同伴之间互相欣赏劳动实践过程和成果;通过微推及展示平台,推进区域之间同伴点赞与评价活动。

3.家长督导双重评价。基于疫情下劳动实践活动的特点,让家长参与自家孩子、班级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多方评价,发挥评价与督导的双重作用。

4.学校、区域综合评价。各校以学校为单位,设计专栏,定期面向大众,分享阶段进展及成果。区教育局以区域为单位,整合各校活动素材,分享典型实践案例。

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需要我们把握时机,尊重规律,发挥创造性。我们充分利用疫情这一特殊教材,创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路径,使之不囿于固定的场景,流动在真实的情境中,行走在具体的生活里,从而让劳动教育靠前,引领“五育”并举,为学生打开生活与劳动、生命与劳动、未来与劳动的联结之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