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思政”格局 浙商大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本报通讯员 王汝菲
日前,浙江工商大学出台了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实施“课程育人”作为“十大育人工程”之首。
该校党委书记金一斌说:“学校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课程育人抓紧抓实、做出特色,力争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全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浙商大着力构建以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为中心,思政理论课为核心圈,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协同发挥圈层效应的“同心圆式”课程育人体系,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推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切实提高课程育人实效。
前不久,该校外国语学院出版了《高校外语课程育人行动研究——教师叙事文集》,通过爱国、感恩、敬业、友善等9个篇章,展示了如何在英语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课程负责人贾爱武介绍,学院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构建教、学、考一体化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在提升学生外语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让我们多做一些有温度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用数据的智慧点亮生活,温暖世界。”在“大数据与知识工程”的课堂上,教师封毅选择大数据精准扶贫等案例,并融入大国成就、优秀人物、数据伦理等思政元素。他自创的“封言封语”系列育人格言,一学期下来累计共有72条,深受学生好评。
3年下来,该校重点扶持的56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逐渐产生了辐射效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同时,涌现出一批叫好叫座大课、热课,像党委书记每年为全体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为本科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识课,以及校长在毕业典礼上为学生上最后一堂思政课。
此外,围绕加强师生互动,浙商大积极探索形成情境教学、乡土历史教学、时事评论、问题链教学等10余种教学法。每位思政课教师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教学法,切实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此外,该校还改革思政课考试方式,强化过程性评价。
浙商大还把思政课堂搬到浙江大地上,实行“4+2”实践教学改革,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调整为课堂教学4学分和实践教学2学分。近6年来,有2.5万名学生参与了社会调查,完成1700余篇实践报告,择优出版5辑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加深了对国情、省情、民情的了解,并透过浙江看中国,增强了爱国情怀。”人文学院学生崔秀璇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