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推进高质量育人
人工智能无疑将对如今的高校育人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顺应新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湖北恩施学院依托自身优势,举数字旗、打健康牌,凸显地方特色,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始终以目标、结果、问题为导向,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拓展办学领域,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更多新兴专业和交叉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并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先后与华为、腾讯等国内一线知名企业合作,不断加强专业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瞄准科技前沿领域,调整升级现有学科专业体系,逐渐在华中腹地形成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洼地,并不断凝练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人工智能时代高质量育人的有益经验。
乘势之帆——“新型应用型”内涵的理念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不再只是智力超群、知识渊博,更需要在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人机协作能力的人才,这才是新型人才。
“应用型”的“应”具体体现在“反应、适应和接应”上,即:学科专业能反映行业企业前沿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学科专业能快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学科专业能迎接行业企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挑战,融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的新需要。
“应用型”的“用”具体体现在“实用、运用和合用”上,即: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行业企业岗位(群)上“上手快,用得上”;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行业企业岗位(群)上“干得好”;学生能学到前沿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适应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
湖北恩施学院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持续对接企业、行业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就业打开渠道,提供方向性指引。
破局之道——“四个合作、五位融合、五链互联、八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湖北恩施学院紧扣时代脉搏,在发展路径选择上侧重特色优势战略,强化实践优先,主动融入数字经济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主战场,提出了“企业为点、行业为线、区域为面、学校为体——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五位融合(政府部门、学校、产业学院、行企、研究院所)、五链互联(政府部门引导链、学校教育链、产业学院人才链、行企产业链、研究院所创新链)、八双育人(协同育人机制‘双主’、人才培养方案‘双定’、实践教学硬件‘双建’、校企合作人才‘双聘’、实践教学过程‘双导’、教学质量‘双评’、招生宣传‘双联’、实习就业‘双选’)”的产业学院模式,创新解决了如何通过校企合作高效培养所需人才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瓦未来(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讯方科技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湖北“一红一绿”茶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成立了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中软国际大数据学院、达瓦未来数字学院、金蝶数智财税学院、硒茶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
截至目前,学校已建设文旅产业与艺术学、大数据会计学2个湖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财务管理、会计学、医学检验技术和护理学4个省级一流专业均已与华为、腾讯等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学校先后申报成功5个新专业,其中,人工智能专业已与华为、中软、讯方等知名企业合作;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腾讯合作,实现AI技术与学校智能工程、医学相关专业的深度融合。以产业学院为依托,从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特色、培养体系4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与名企共建的新专业,面向市场更有针对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画一之法——“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加快推进紧扣行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优化布局,坚持“做强医学、做精经管、做特艺术、做优文学、做新工科”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结合前期与华为、中软、金蝶、达瓦等行业龙头开展合作的实践经验,创新开展“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产教融合。
学校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引领职业思维的思政课程、公共通识课程、职业通识课程、职业应用课程和底色课程、就业导向类通识课程,并将课程思政穿插到教学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学校基于OBE人才培养理念,启动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成长需要、学校办学定位反向设计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了包括29个本科、15个专科、12个专升本专业在内的56项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全校范围内启用了OBE教学大纲。信息化教学取得新成就,构建了以云班课为基础、目标达成度为基准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链,实现云班课全覆盖,积极推动云教材编写、出版、使用,大力促进OBE题库推广及建设,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课堂改革持续深入,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拓展、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积极尝试,以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为主线,构建了“岗、课、证、赛、思”的课程体系;启动了PBL、TBL、CBL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对接,以项目式、问题式、案例式翻转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今年,学校举办了“精彩课堂巅峰对决”之“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来自全校6个二级学院的180名学生组成大众评审团,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广泛。“学生中心、能力导向、持续改进”的OBE人才培养理念正逐步深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截至目前,学校共获得学科竞赛国家奖项185项、省级奖项571项。
2021年以来,学校紧密贴合区块链、人工智能、GPT等未来新趋势,组建课程团队,设置“审辩思维”与“区块链技术”两门基础课程;设置学位课程,提高与专业高度相关的课程要求;开设各专业卓越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内容、转变授课方式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和辅导,提升学生精准就业能力。致力于培养“一实(专业基础扎实)两强(社会责任感强、实践能力强)三高(创新意识高、职业素养高、信息素养高)一新(新型)”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初啼之莺——“应用特长、职业特征、地方特色”的特色创新
近年来,学校围绕所在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依托产业学院模式,将引导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实现跨界融合、技术复合、学科交叉,带动优化“医学+”“互联网+”“数字智能+”等学科专业,打造以“反应、适应、接应、实用、运用、合用”为能力模型的应用特长,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职业模型的职业特征,以“无体育不恩施院、无音乐不恩施院、无舞蹈不恩施院”为特色模型的地方特色,开办了医学(智能医学工程方向)、医学检验技术(AI方向)、中西医结合(预防与康养方向)、中药学(民族药学方向)、软件工程(AI方向)、数据与科学(医疗大数据方向)、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3D影视方向)、音乐舞蹈(民族音乐舞蹈传承方向)、建筑设计技术(建筑构架与模型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未来动漫影视方向)等一批新兴专业,以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形成支撑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有力支持地方经济、行业发展转型升级。20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始终是高等教育必须正视的课题。如今,湖北恩施学院击水中流,为未来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蹚出一条自我革新之路。今年,学校毕业生近千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多年创新办学实践终见质的跨越。实创之路不仅在于目标明确,更贵乎持之以恒。学校紧紧把握学生、教师、专业、课程、平台等关键环节,保持战略定力,透视改革方位,努力办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新型应用型大学,持续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拓展新局。
(马凤余 朱耀乾 龚学渊 李岍 唐雅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