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寻求产教融合新契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胡梦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当前,国内防控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进入“加快经济恢复”的下半场,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产业链与供应链逐渐修复。

2020年的这个春天,被按下了暂停键,但也孕育着无限可能。疫情给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消费需求和投资机遇。与经济社会休戚相关的职业教育该如何承担起新的使命?在浙江,不少职业院校审时度势、应时而变,以疫情为契机,投身于这场“复工复产、加快经济恢复”的新战役中,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

主动对接,加入“复工复产”新战役

当森马服饰有限公司向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提出用工需求时,学校不到4天时间,就落实并派出了76名顶岗实习生和22名实习指导教师为企业服务;龙顶春茶陆续开采,采茶工却严重不足,开化县职业教育中心主动对接茶企业,组织“百人采茶团”参与春茶采摘活动;了解到义乌市百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了生产防疫急需的红外体温检测设备已超负荷运转了近一个月,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第一时间就派出11名师生到百灵公司报到……受疫情影响,企业用工严重短缺,一批又一批职校生在这个特殊时期,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复工复产的当下,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急于寻求能上岗操作的技术工人,来完成之前积压的生产订单,对于职校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顶岗实习的好契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监事、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沈剑光说道,“特殊时期的顶岗实习,既能服务学生成长,又能精准支持企业复工,是双赢之举。”

王莺歌是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伟星班”的高三学生,也是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临海拉链分公司拉链生产岗位的实习生。从2月初主动请缨,成为学校首批驰援企业的“先锋兵”至今,王莺歌已在企业实习近3个月。和她一起在该企业实习的还有30余名学生。“这些学生之前就在我们公司实习过,来了就能上岗。”公司副总经理章仁马充满感激地说道,“作为全国最大的拉链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从2月2日开始组织第一批员工复产,30余名职校生到岗后,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日产量大增。”

临海职校实训处副主任罗慧强介绍,“伟星拉链”是学校紧密合作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每年寒暑假,高三学生都会去企业顶岗实习,疫情之下,更应与企业守望相助。副校长孙汝不无感慨地说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刻印证了职业院校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的必要性,正是长期紧密的合作,为特殊时期解决用工难题打下基础,才能让学生‘去了就能上岗’。”

服务护航,在促进就业的大格局中谋划教育

在全球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世界经济面临着衰退风险。未来,数以百万的企业员工、毕业生面临着失业、待业等一系列危机。

“稳就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重中之重。”沈剑光坦言,部分企业出现“用工荒”,仅仅是在复工复产初期所遭遇的短暂困境,通过顶岗实习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沈剑光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更应着力聚焦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通过提升各类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大多数企业放假时间长、停产时间长。员工安全生产的弦放松了,新员工又无法集中开展岗前培训。得知企业的困惑,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主动联系上海君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网上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特种设备操作、食品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现场生产标准、复工复产的安全措施等方方面面,基本满足了上虞区企业复工复产的安全生产和技术培训需求。

上虞职业中专培训负责人朱烈江介绍,企业员工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完成手机注册就可以进行线上学习。同时,学校还搭建了网络培训考试平台,建成从网上报名到网上考试、获取证书的全链条平台,给予员工考取证书最大便捷。“在线培训方便快捷,平台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给我们一线员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浙江闰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汪岳锋在培训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疫情带来的深刻变化,存在于社会需求的各个层面。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增强社会服务理念,深入思考疫情带来的社会服务内容、方式的转变,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如面向新型农民、退役军人、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开发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特色项目及网络资源,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与民生技能。建立常态化的职业培训机制,满足社会多元、个性、弹性的终身学习需求。”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振洪如是说。

专业“突围”,做企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

一场疫情“大考”,迫使旅游业踩了“刹车”。“云游浙江”“心游浙江”等旅游产品的推出,使得在线游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智慧旅游、数字旅游成为提振旅游消费的主力。“过去传统的旅游观念和消费理念得以重塑,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式改变。这些都对‘后疫情时代’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复合型导游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周国忠说。

学校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新需求和行业新动态,率先打破传统导游专业边界,探索跨专业、跨行业、跨产业的产教深度融合的研学型、管家型、智慧型导游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上,开设综合素质教学、专业通识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及岗位能力教学四大模块,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完成旅游策划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及时对接智慧旅游、新媒体营销、研学旅行指导等新兴岗位的教学需要。

“在此次抗‘疫’行动中,我们还看到了大数据信息采集、红外体温检测、无人机、在线诊疗、医护机器人等科技产品的广泛使用与支持。到2022年我国能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有约2500万的缺口,职业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研发、技术合作、产品生产、应用服务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到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流程中。”沈剑光说。

“疫情是加速技术淘汰和技术升级的动因,如何紧跟新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技术技能的高度融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道大考题。”王振洪指出,职业院校要敏锐地捕捉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变化。针对新技术催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变化,调整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建立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聚焦基于新技术应用的教学内容改革,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课程的育人实效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