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什么不需要教”很重要
□郭 华
“教什么”的问题自然极为重要,但“教什么”的背后,隐含着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即“不教什么”。只有清楚“不教什么”,“教什么”才能真正显现出来、清晰起来、确定下来。在课程设计阶段,“教什么”是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必须回答的问题,关乎教育目的的达成。在教学实施阶段,“教什么”的问题转化为“什么需要教”“什么不需要教”,是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转化从而确定教学内容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的”与“不需要教的”,是相反相成的、构成事物整体的两个方面。
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习惯于根据教材的安排,只要是教材里有的,全部都“教”。这样的“教”,既没有考虑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内在结构,也没有意识到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加工处理教材内容。对于学生在教学中观察、思考和操作的教学内容究竟应有什么样的水平与特点,未有思虑;对于如何将教材上的符号表述转化为学生现有水平的学习对象,全无主张。无法将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对接,因而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照本宣科”是也。
决定“什么需要教”“什么不需要教”,根本上是让教师明确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把教材上的内容传输出去。因此,那些最具发展价值的,就是最“需要教”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主要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是最能体现学科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是学科的关键内容。
“需要教的”,通常是高难度的、复杂的、原理性的内容,是“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内容,意在引领和促进学生迅速地向更高水平提升发展。“不需要教的”,通常是事实性的、技巧性的内容,是“需要教的”内容的举一反三的变式展开,是它的说明、解释、丰富和扩展,意在为学生自主活动留出更大空间,同时实现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在教学中,通过时间、方式、方法上的区别对待,使“需要教的”凸显,而使“不需要教的”通过“需要教的”来呈现。如此处理,既能突出重点,也能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将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针对教学内容所做的整体架构与处理,是对“需要教”与“不需要教”的内容所作的区分,能够为学生恰切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提供清晰的思路。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确定“什么需要教”“什么不需要教”的前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必得“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识得“真面目”,才能看清来龙去脉,整体布局、抓住重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