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闫 学
当前,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也愈加凸显,如“学校如何进行课程顶层设计”“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等。这些问题从理论上看都不难厘清论据,甚至能够找到一些解决的路径,然而一旦到学校个体的实践层面,就仿佛进入了深水区,并非每一个学校都有能力浮上水面,望见前行的方向。如果学校课程改革并非建立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之上,或者学校缺乏课程顶层设计,那么课程改革就迷失了方向。
那么,学校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层面去思考。
首先,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思考。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根本问题,也是教育者必须明确的育人目标。不论学校课程改革秉持何种教育主张,也不论一所学校有着怎样的历史发展背景,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人而展开的。在我国,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对每一所基层学校来说,就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同学校的学生核心素养有什么不同?怎样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之下,结合学校已有的办学条件和发展历史去确立本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校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怎么去提炼、概括和表达?当下,有些学校没有真正思考这些问题,在核心素养即育人目标上,校长、教师、家长、学生都没有达成一个共同的愿景就盲目、草率地付诸行动。对此,在进行课程顶层设计时,学校必须确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换言之,明确育人目标是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前提,否则课改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要概括、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明确了核心素养即育人目标的前提下,学校要旗帜鲜明地提出办学理念,因为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而提出的学校教育价值主张,也是学校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维度和突破口。有些学校办学设施优良,课程开设也十分丰富,但缺少一种“精神”,缺少一种生命的关怀,缺少一所学校独有的文化。在很多情况下是学校办学理念缺失的缘故。如有学校开设了不少课程,也初步构建了课程框架,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门类众多、名头各异的课程,没有统整在一个核心之下,学校课程没有构成一个彼此联结的完整系统。事实上,这样的课程往往无法蓄积更大的能量,不能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再者,要以统整与跨界的眼光构建课程体系。如果不站在人的完整发展的视角,课程设置就很容易彼此割裂、重复交叉、重知识轻能力,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不相匹配。因此,各学段、各学科不能各自为政,教师也不能孤军作战,而是要上下贯通、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彼此协调。这要求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国家基础课程、地方课程、拓展性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用统整与跨界的眼光来重设课程、创生课程、实施课程。教师之间要尽可能地打破学科边界,探索跨界协同教学。随着国内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未来多学科统整与跨界教学将逐渐成为常态,大量具有统整与跨界特征的新课程将不断创生,教师们也将大量实施统整与跨界课程教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