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融合危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卖鱼桥教育集团总校长 罗才军

因为这些年提倡有轻微障碍的学生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姑且称为“融合危机”。所谓融合危机,是当个别孩子出现较为频繁的心理行为失控情况,学校要求家长跟进干预治疗后,家长却消极抵触甚至无动于衷,认为学校对孩子认定偏颇。导致孩子持续失控,影响班级其他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引起其他家长不满,最终形成对立和对抗,出现无法调和的局面。校长们既担心班级学生和老师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更担心事件蔓延酿成舆情。显然,融合危机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痛点。

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这样的事件已经成为学校应急管理中最为耗费精力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面对个别充满江湖气的家长时。基于危机处理实践,笔者建议可在两个层面展开处置,能较好地化解家长与家长、与学校的对立和对抗,降低甚至消除危机。

学校应在学生一年级入学一个月后就进行全员筛查,建立相应档案,进行跟踪研判。以不同色码或其他标记的形式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学校全纳(融合)教育中心可定期邀请专业医生对相应学生家长进行访谈、沟通、干预,地点可在学校,使家长感受到学校的诚意,更愿意直面孩子的问题。其次,学校要对不同程度学生建立个性化预案,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基础上,点对点建立结对帮扶。再有,对情况比较严重或者处于发育阶段的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可适度抽离,在学校资源教室进行个别干预。此外,可积极依靠学校法律顾问、法治副校长、心理咨询专家,当出现融合危机苗头,家长对学校不再倾听和协同的时候,应由他们出面为学校表达声音和立场。

如学校全力跟进后依然无法融合、无法处理且由此可能带来舆情危机时,笔者以为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推动政府或教育局成立由心理医生、律师、校长、危机公关、公安等相关专业人士组建的学校危机处理机构。经学校研判并提出申请,这样的机构就能够以第三方的形式,对学校已然无法处理的危机事件进行针对性地干预处置。对于学校,如处置不当或预案不力应给予告诫、积极整改。对于待融合学生及家长可以依法依规要求跟进干预治疗,并且下达给学校处置意见要求配合。对于其他家长,可以明确法律法规底线,明确各方责任,提醒维护学校,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对家长中出言不逊甚至恶意中伤学校的应进行约谈和告诫,遏制恶意投诉。如此,不仅能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节约,也能让家长更加信服,更好地在法规之内表达诉求。学校也才能安心、全心育人,让师生有足够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真正从根本上消除了舆情危机,让校园重新回归宁静和从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