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效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青田县海口镇小学 吴北芬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那么,教师要如何有效带领学生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殿堂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调的说教,应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课,采取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让课堂回归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精准施教,创造有趣生动的课堂,让他们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

一、有趣的导入,精准寻找课堂切实点

好的导语像吸铁石,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在上课初始几分钟,为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新颖的导语,把他们带入到有趣、好玩的学习情境中来。笔者在教四年级上册《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课时,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游戏完毕,笔者问:“孩子们,游戏玩得开心吗?相信你们都在游戏中体会到朋友的友谊了吧!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朋友’这个话题!”通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游戏将学生顺利带入美好的情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精准再现课文关键点

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生动、直观,把难以理解的道德概念转变成图文并茂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涵,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全伴我行》一课,笔者在课前播放了一段录像:在拥挤的十字路口,行人来来往往,各种车辆飞奔在马路上,满头大汗的民警叔叔正忙着维持交通秩序。接着,笔者又播放了一段交通事故的录像片,惨痛的画面触目惊心。最后,笔者让学生当小民警讨论分析这场交通事故:谁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让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将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从而使安全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扎根。抽象的概念很难解释,通过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就能将问题迎刃而解,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善用激励性评价,精准激发学习兴奋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使用激励语言,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更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对学生循循善诱之外,还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善用激励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关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用激励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比如二年级上册《我爱秋天》一课。

师:这几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寻找秋天了吗?秋天是什么颜色?

学生1:秋天是金黄色的,因为落叶是金黄色的。

师:说得真好!

学生2:我觉得秋天是红色的,因为苹果成熟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3:我在街上看到一辆装着满满苹果的大卡车。

师:你真会观察,能从生活中找到秋天。

学生4:我觉得秋天是白色的,因为我在田野里看到了雪白的棉花。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在笔者的激励下,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四、挖掘生活资源,精准引导课外结合点

社会处处是教材,生活时时有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本身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生动鲜活的资源,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成效。要给学生讲述教材之外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领会生活的本质。例如,用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引导学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引导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爱护弟弟妹妹、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落到生活细节处,学生才有兴趣,课堂才有实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无论是教学过程的哪一个环节,兴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应充分研究课文和学生的特点,通过有趣的导入,借助多媒体教学,善用激励性评价,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选择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积累、反思、创新,寻找精准的教学方式方法,将自己的课堂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对学习充满兴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