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字里乾坤,让识字教学丰盈起来
□嘉兴市实验小学 黄周琴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让识字教学有趣、丰盈起来,笔者尝试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文化内涵,探寻字里乾坤,解读汉字音形义所蕴含的密码。
一、观“象”,感知汉字构型逻辑
最初的汉字都是从古人生活中所见之“象”变化而来的,一字一“象”。识字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字形和直观的图像建立联系,引导学生用汉字构型逻辑去观察推理。
1.图文对照,溯其形
追溯古体汉字,我们发现,很多汉字都具有较强的图形特征,但经过长期的演变和简化,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时可以将该字所代表的实物、古汉字、楷书以图片的形式加以呈现,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展现汉字由图画向简体字演变的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以《江南》这课中“鱼”字的教学为例——
师:瞧,莲叶下面的鱼儿在游来游去呢!“鱼”这个字在古代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出示鱼字“实物→甲骨文→小篆→楷书”的演变图),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鱼”字。看看甲骨文的“鱼”,再看看现在的“鱼”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鱼”字的角字头就像鱼的头,中间的田字就像鱼的身体,下面的一横就像鱼的尾巴。
生2:我还发现,田字中间的横和竖就像是鱼鳞。
通过这样的对照,学生不仅很快记住了字形,而且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2.关联诠释,明其义
汉字在发展进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最初生活中视觉所能及的“象”,还有更丰富的含义。比如“日”,造字之初,“日”就是太阳。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发现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于是“日”便代表一个昼夜。狭义的“日”为“白昼”,与“夜”相对。后又引申为时候、时代、日子。又因为“日”的唯一性,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所以“日”也用于比喻君主。有了这样的关联和诠释,在学习一年级上册园地七“我的发现”中,对于“明、晚、昨、时”这一组字,学生不仅知道日字旁的字和时间有关,还知道为什么和时间有关。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结合汉字视觉思维的特点,带领学生感受汉字的“象”的同时,加以关联诠释,化抽象为直观,让汉字的学习更为立体。
二、寻“源”,领悟汉字内在思维
“义起于音”“义起于形”,在汉字中,同一声符或同一义符的汉字很多,如同一个家族,其内在意义上会有关联。追溯汉字的根源、起始,发现汉字构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辨析汉字意义,减少错别字。
1.析文解字,知一字之“理”
传统文字学把汉字分成“文”和“字”两部分,也就是“字”是由“文”组成的,“文”是构成“字”的部件。构成会意字、形声字的这些“文”并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符号,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思维。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像拆房子一样分析汉字的“文”,探寻这些“文”的源头,用意义相加相融的方法,大致悟出汉字的内在含义。
以“国”字为例,甲骨文中的“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在古汉字中,“國”字的组成中,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国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有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国家的“國”字。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寻源“國”字,进行析文解字,形象地理解了“国”的内涵及构字之“理”。
2.想象推测,明字族之“律”
汉字的构型具有系统性,字与字在内在意义上会有关联。教学时可以根据部件的音或义进行想象推测,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由识记一个字变成轻松识记一组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中根据字形特点辨析字形连线,第二组“幕、墓、慕” 这三个同音字辨析时,教师可以从带领学生探究它们共同的字符“莫”本源入手,从而辨析三个字的不同之处:
师用幻灯片出示“莫”的汉字演变图。
师:你们看,“莫”原本是太阳隐没在草丛里,表示“暗,看不见”的意思。“幕”这个字下面加上一块布——“巾”,猜猜“幕”指的是什么?
生1:我猜“幕”就是节目开始前舞台上拉起来的幕布。
师:真聪明!舞台上用一块大布遮起来,让人看不见里面,这块大布就叫幕布。那怎么记住“墓”和“慕”呢?
生2:人死了后埋在土里,不让人看见,就是坟墓的“墓”。清明时,爷爷奶奶会去扫墓。
生3:心里喜欢一个人,不让别人看出来,就是“慕”,爱慕的“慕”。
生4:老师,我知道了,暮色的“暮”下面还有个“日”,意思是太阳落下去了,天暗了。
生5:老师,我还认识一个字,募捐的“募”,下面是个“力”,是不是指暗暗地为别人出力,帮助别人的意思?
三、问“典”,感受汉字文化内涵
问典,顾名思义,就是探寻字中的典故。
以“正(zhēnɡ)”为例,“正月”的“正”原本读第四声,传说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与他的名字读音相同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成“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再如,“岁”原本是指源于上古时代,盛行于夏商周时的一种惨绝人寰的砍断人双足的酷刑,“夏”最初指的是“雄强英武的中国人”……这样的典故在汉字中有很多,如果教学时教师能有意识地加以渗透,那么识字教学就不仅仅是识字,还将为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文化打开一扇窗。
通过“观象、寻源、问典”,多种角度探秘汉字,赋予汉字以生命活力、文化内涵,带领学生开展深度识字,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其意义必定是深远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