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思政课上到人生终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喜欢上她的课,把她的课作为一席思想的“盛宴”。学生们说:“邹老师的课视野开阔,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让我们极有兴趣。”“她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真切感受和准确认知,蕴含着她的理想追求,更是她对我们的期望和引领。”“她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融进一个个小案例,让我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消化理解。”“她每次上课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等着同学们;下课后,又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直到最后才离开教室,有这样的老师,我们心里很踏实。”

    “盛夏一长养,秋实俱与成。”辛勤的耕耘,结出累累果实。邹芳芳多次被学校、大连市、辽宁省评为“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成才标兵”“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政课教学大赛”“‘三精彩’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等教学活动中获得10余个奖项。

    课堂教学越深入,她越是感悟到,要搞好教学,离不开科研的支撑引领;要当好人师,两手都要硬。

    大连艺术学院申请到了第一个国家级科研课题后,邹芳芳承担第一章《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她有灵气、很勤奋、肯吃苦,做了多方位的精细化调研,用大量的数据、翔实的材料、精辟的分析拿出了高质量的成果。

    大连艺术学院副校长宋延军这样评价她:“邹芳芳搞科研着了迷,不管是哪一级的课题,只要与教学有关、与人才培养有关她都申报,真有点‘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劲头。”

    “芳芳是离学生最近的老师,她了解学生,学生也信任她。”

    生命如火,放光释热。奉爱心善行,最能昭示一个人生命的温度。为人师,尊德尚义,不断践行。

    邹芳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一个姐姐早年患有白血病,全家靠种农田和饲养点家禽维持生计。一年的收入,维持生活都很紧巴,还得挤出一部分给姐姐治病。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邹芳芳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坚韧、节俭、勤奋、自强的种子,养成了忠善仁爱、重信守义、舍己助人、追求上进的优秀品质。

    父母回忆,邹芳芳小时候没有要过零花钱,也没有买过零食吃,穿的衣服都是最便宜或是大人的旧衣服改的。她懂得体谅父母,不跟别人家孩子攀比,还帮父母干农活,照顾生病的姐姐。

    上高中期间,邹芳芳一日三餐在学校食堂帮工换餐券,把生活费降到最低,硬撑着度过了三年时光。考上大学后,她带着舅舅家给的3000元入学,大学四年中再没有用过家里的钱。除享受学校困难生助学金,她还坚持勤工俭学,中午帮食堂给学生打饭,假期还在校内或校外兼职。

    到大连艺术学院任教后,姐姐去世,父母年事已高,家是她放不下的牵挂。暑假带孩子回家,白天换上衣服、戴上草帽头巾下地干活,俨然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晚上侍奉老人,照顾孩子,老人和孩子睡下后又拿起书本备课。假期,她在尽着女儿、母亲和教师的三重职责。“十一”长假,也是农家最忙的收获时节。她每年都回去忙上几天,返回时带上自家地里产的花生、地瓜、玉米等分享给同事们。

    丈夫跟她是小学、初中、高中同学,在外地承揽工程,在市外购置了几套住房,她不工作也衣食无忧。有孩子后,家庭负担加重,为了方便工作,她在大连开发区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小房子,离学校不到10分钟车程。得病后,丈夫多次劝她辞职,可她总是说:“喜欢上课的感觉,愿意当老师,愿意跟学生在一起。”丈夫爱她,更尊重她的选择。

    她心中时时装着集体。

    2019年学校秋季运动会,学院女子组4×100米接力少一个人,她主动报名参加。她奋力奔跑到终点,脸色苍白,蹲在地上很久没能起来。这时,距离她发现患病只有一个月。

    学院领导回忆,10多年里她没有一次因个人原因不参加集体活动。2021年12月24日晚,学校组织观看反映师生抗疫先进事迹的原创舞台剧《拥抱·青春》。她在微信里得知这个消息,从家里打车到开发区大剧院全程观看了演出。她看到年逾古稀的学校党委书记王贤俊没有进食,靠打吊瓶撑着病体指挥全校抗疫的感人事迹时,被深深打动,泣不成声。此时,她是癌症晚期的危重病人。

    正值孕期的教师董娇出现流产先兆,她开上自家车,主动负责接送;教师宋鹤患上失眠症,她寻医问药,热心送上中医药方;她把自己的教案、资料、授课技巧、管理经验一股脑地倒给新教师刘宴铭,送他一步步走上讲台;她抱病陪教师申婷第一次去社区宣讲,给她当听众,让她找感觉;她视同事为亲人,在疫情封控时把年轻教师请到家里做客;她乐此不疲地拖地、打水、浇花、倒垃圾,快乐地承担着教研室几乎所有的勤务;她呵护着自己的家,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在病重时还带儿子去爬山锻炼,在病床上还投入身心精力给儿子作辅导;就连在昏迷后第一次醒来时,还让父亲帮她打卡,让领导和同事们放心她没有感染新冠……

    课上是老师,课下做朋友。

    大连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总支书记、院长陈长东说:“芳芳是离学生最近的老师,她了解学生,学生也信任她。”她在下课时和微信中常说的一句话是“欢迎同学们跟我探讨问题”。她的宿舍是给学生释疑解惑的第二课堂,是为学生疏导症结的心理咨询室,是听学生倾诉喜乐忧伤的家……

    芳芳老师的离去,受伤害最大的是她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

    今年3月8日妇女节,老师让每个学生都给妈妈写封信,她的儿子没有写。放学回到家后,孩子给妈妈写了一封短信,信中这样写道:“尊敬的妈咪:如果上天给我一个愿望,哪怕只是一秒,哪怕只能和我一起读一会儿英语,那也是无比珍贵的,下一世我还是您儿。”她的儿子还在白纸上画了一个信封,用黑笔圈了边。信封上边的正中间写了一个大“奠”字,用黑框围着,黑框下方竖着画了一个破折号,破折号下面写着“致绝世好妈咪”。

    当学院书记拿出这封信时,在场的人都泪流满面。

    芳芳老师,你走时,校园樱花盛开,那是你燃烧的生命;值今日,校园繁花盛开,这是你化育的生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