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优质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追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就要把握义务教育的价值走向,“更优质”将是它的新目标。只有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才能更真切缓解广大家长在教育上的“焦虑”,才能使人民更拥护、更相信、更支持我们的教育改革。因此,那种“没有公平的优质”或“没有优质的公平”都不是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教育内涵。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发展,要解决纵横两方面问题,横向要解决办好每一所学校问题,纵向要解决教好每一个学生问题。

    一是创新机制赋能“小”学校优质发展。这里的“小”是指规模小、资源少、底子薄的学校。尽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小”学校创造了新资源均衡分配的机会,但是发展实力还是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这样的学校,城区有,乡村也有。因此,在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探索师资、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能量转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去年,北京市西城区启动了涉及13所小学和6所中学的“小而美”“小而精”项目工程,以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为契机,赋能这些学校新的发展。北京小学创新了组团式输入方式,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体现了文化引领、团队赋能、精准轮岗的作用,使“小”学校实现了内涵式发展,受到教师、家长的充分肯定。

    二是提升价值再塑学校教育品质。对于学校来说,优质教育的聚焦点就是最大限度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一种教育价值的提升,也是一种教育品质的再塑。学校应该如何再塑教育品质呢?

    首先,以新质量评价观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要建设“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评价观。评价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四个质量观:第一是全体观,是不是面向人人,走出面向部分;第二是全面观,是不是发展全面,走出片面发展;第三是素养观,是不是培育了核心素养,走出低效教学;第四是个性观,是不是体现因材施教,走出整齐划一。我们应该以新的质量评价促进育人方式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从理解记忆走向知行合一。

    其次,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根本改革课程教学。“服务学生发展”包括既促进全面发展,又满足个性化需求。学校应该以新课程供给与新教学文化实现学生新发展。学校课程供给的概念就要从课内育人体系建构转变到课内课后育人体系一体化建构上来。要立足需求看供给。其中,表内课程要补齐短板,使课程既体现面向全体,又体现全面发展;而表外课程,则要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使课程供给体现面向人人,自主选择,满足个性化成长。课堂教学质量是优质教育的焦点。要创造优质的课堂教学,就要形成新的教学文化,这种教学文化以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习方式变革为中心。新教学文化中应该突出以下几点:一要凸显核心素养中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些素养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二要创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争论、敢创造。教师要教在兴趣动机、教在学习方法、教在思维品质;学生要追求爱学乐学、能学会学、活学善学。三要探索数字化转型下的未来教学,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教育,有效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三是以提高师德师能为重点打造优良的教师团队。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更加优质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更加优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要着力教师队伍建设,以深化职业认知为视角提高师德水平,以机制创新为手段激发教师成长的主体性,以提高新时代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赋能教师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