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链”矩阵 赋能乡村振兴
日前,2022年全国高校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首批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名单公布,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均榜上有名。这是学校心怀“国之大者”,聚焦乡村振兴需求,打造专业链、资源链、技术链、文化链“四链”矩阵,绘制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的成果缩影。
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
德州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历史悠久、物阜民丰。明清时期,德州仓就是运河沿岸的“四大名仓”之一。时光流转,2015年,德州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被赋予“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定位,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德州案例”提供了重要机遇。
“粮食丰,百业兴。”“粮食连年丰收,形势喜人,如何把粮食储存好、利用好是一项重要课题。我们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让粮食家底越来越充实。”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樊兆杰说。
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学校设立粮食工程系,开设粮食工程技术与管理、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专业,拉长专业链,打造从存粮到粮食加工、深加工,再到餐桌的链条。强化动手能力,全校学生随时可以到烘焙实训室烘焙面包、制作糕点。凭借优越的产业和实训条件,承办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西式面点师”赛项德州市选拔赛等。
以专业链为依托,积极打造粮食领域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联合行业、政府部门和30余家粮油食品加工、仓储物流企业,成立德州市粮食行业协会,搭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平台,顺利推进在粮油食品的贸易、加工、储藏、运输、科研等领域的合作,为德州建设食品名城、“德州味”香飘世界保驾护航。
以资源链培养“领头雁”
为了破解乡村留不住“飞鸽牌”人才的问题,学校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永久牌”人才。
“我们投入优秀的师资和办学力量、最好的教学设施,实施‘一村三计划’,为全市每一个村培养三类人,分别是基层党建‘领航员’、乡村振兴致富‘领头羊’、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农人’,探索出一条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的新路子。”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同光说。
由德州市牵头,学校发挥原德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优势,以办好德州市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班为抓手,聚焦农村学员愿学、听懂、实用,突出“能力+学历”模式,在与省开放大学的课程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改革和重建教学课程资源,开设基层党建、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创业项目开发、美丽和谐乡村规划与建设和电子商务等理论课,穿插开展时政小评论、疑难问题调处现场模拟活动等实践类课程,开发出“接地气”、受学员欢迎的教育教学资源包。
学校选优配强教师资源,面向全校公开严格遴选课程教师和导学教师,从中央财经大学、市委党校、市供销社、乡村振兴服务队、新湖街道等单位聘请专家与基层骨干,与农科院、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市供销社、济宁市农村干部管理学院等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组建起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保障有力的涉农专业专家师资库,包括涉农博士师资近70名。
开发精品活动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活动,组织开展“我和我的家乡”宣讲比赛、“美丽家乡”摄影作品展示、红色影片欣赏等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到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市革命烈士陵园、三涧溪村基层党建示范基地、临盘镇现代生态农业基地、胡官屯镇壮大集体经济示范基地和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地开展现场实践教学。
目前,德州市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学员达到1400余人,涌现出一批抓实党建、带头致富的“达人”。孟寺镇学员张小国致富不忘乡亲,引进1.5万只樱桃谷雏鸭赊销给村里12家农户,提供饲料,传授养殖技术,助力户均年增收2万元。齐河县经济开发区谭策屯村学员刘兴恩成立了“齐河县翠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1.2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和万亩农业生态示范园,承诺“风险自己担,收益大家分”,解决本村无法外出务工人员20余人就业问题。
以技术链蓄能新业态
销售渠道是否畅通,关乎农产品能否卖出好价钱、企业效益能否持续增长。学校将电商直播技术作为破解“信息差”的着力点,牵头成立电商直播研究中心,组建网络直播团队,坚持“理论+实操”,帮助农民和企业员工从零基础学起,学习直播电商、农产品带货、直播电商运营、主播成长、短视频拍摄运营、账号搭建运营等知识和技巧,取得显著效益。宁津县保店镇孙庄家庭农场经营者刘肖文说:“之前没有直播宣传的时候,都是自己出去做批发,或者给超市供货,往外销售非常困难。开通网络直播后,很多人来农场采摘,不仅销售方便,效益也非常可观。”
电商培训是学校培训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学校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优势,与德州市11个县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企业员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开展岗位提升、就业、安全和创新创业等各类培训,打造了新型企业学徒制、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品牌,年培训2万余人。天津市的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电力公司组织40名员工来校培训。华鲁恒升集团每年委托学校培训新招聘员工,捐赠价值500万元的设备,校企共建的德州市绿色化工公共实训基地获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
此外,学校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破解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问题,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和36个技术服务团队,研制花生采摘机,开发乡村河道淤泥再利用、乡镇企业菌菇罐头保鲜等技术200余项。教师高强帮助20余家企业研发了射频电刀肛肠治疗机器人、DZGX-I型光纤器件测试设备、无人值守换热站、多场景智能充电系统、温室栽培互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设备,并助力山东德光机器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2022年度科技股权投资项目推荐项目企业。
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校于2023年启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平台’建设工程”,着力建设共享阅读平台、技能培训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科技研发平台、场景科普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网络直播平台、人才资源平台、数字设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为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注入新动能。
以文化链“点亮”“美乡村”
学校致力于“一所大学温暖一座城市”。
实施“大学温暖乡村工程”,大力浓郁乡村党建和红色文化。校领导定期到农村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群众,派出精干力量加入省派“四进”工作队和市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强化基层党建,绘制党建文化墙,编写红色故事教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里。
以德能文化助力乡村文明建设。与市妇联共建德州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开展家庭、家教、家风与心理健康和文明礼仪等培训90余场。为乡村妇女开展糕点制作、扎染等培训。组建学生社团100余个,近一年组织学生走进街道、社区、农村,开展物品维修、科学普及、营养美食制作、成长辅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智慧助老、医疗健康和防诈骗宣讲等志愿服务6000余人次,打造“技能+志愿服务”品牌,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挖掘“两河”文化,牵手“乡土元素”。大力开展黄河和大运河文化研究,突出文化创意,策划“中国夏津黄河故道桑泉康养小镇”项目,斩获全球品牌策划大赛总决赛金质奖;为山东省保店镇设计“胡苏有礼”乡村振兴品牌,获第四届“泰山设计杯”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铜奖。建成山东省室内龙舟文化综合体,组建龙舟队,在第11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中斩获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传承“两河”技艺文化,建成德州黑陶、扒鸡、红绿彩、运河菜和传统木艺5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德州窑红绿彩项目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编写《世界运河手造》图书,打造了世界运河手造研究高地。
(朱弘 李金甫 杨欣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