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热土 逐梦强国征程
40年与祖国同行 40年与时代同行
40年与教育同行 40年与师生同行
40年感恩有你
一路同行……
这注定是一次使命在肩的启航。
1983年7月7日的清晨,当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的带着新鲜的油墨气息来到全国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时,教育战线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报纸。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砥砺前行,40年,我们把责任扛在肩上,用激情守望教育这片热土。
这注定是一次波澜壮阔的远行。
40年,12183期,14000多个日夜,我们牢记“为教育而鼓,为教师而歌”的初心使命,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行,与教育同行,与师生同行,走过改革的峥嵘岁月,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
40年,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从最初的周刊、黑白报纸到日报、彩报,再到覆盖用户超1亿受众的全媒体矩阵,如今,24小时流淌于互联网之上的全天候,无论媒体形态怎么改变,初心始终不变。
一
作为主流教育新闻媒体,生命力和影响力来自我们坚守的价值和信念,来自广大读者的信任关爱和相伴同行。
40年风雨同舟,40年与时俱进。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用户的需要和体验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我们始终坚守主流价值,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鼓与呼;我们始终努力传递有理论高度和理性精神的资讯、声音,坚守教育专业价值。
用独特视角记录时代发展的进程,我们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夜晚在天安门翘首等待,记录澳门回归的难忘瞬间;提前8个小时背起“长枪短炮”进入庆祝申奥成功主会场,只为抢占拍摄绝佳位置;在历届党代会、两会等每一个重要时刻,编辑部的灯光彻夜不熄……从1983年创刊伊始,国家的每一次盛会、每一件大事,都被见证。一支支笔、一个个镜头、一块块版面、一张张报纸,将那些响彻神州的号角、影响时代的瞬间凝固成历史的记忆。
夜行于1998年洪水来临后空无一人的街道,置身于汶川、玉树、雅安被地震摧毁的废墟,挺身奔赴“非典”隔离区采访……危急关头使命在肩,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面前,我们的记者一次又一次与时间赛跑,借助镜头与文字,将爱与温暖传向神州大地。
采访、编辑、出版、传播,一次次执着等待,一次次彻夜未眠。我们把新闻现场那些鼓舞人心的喜悦、振奋人心的勇敢、温暖人心的关爱,传递给读者。作为中华儿女的光荣一员,我们见证参与历史和现实,传递教育新闻媒体深沉的人文关怀。
满怀赤诚标注教育跨越的高度,我们是中国教育变迁的“记录者”。
触摸教育巨变的脉搏,40年来,我们精锐尽出,一次又一次行程万里,将足迹撒遍神州大地,见证教育奠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从翻越雪山草地到穿越荒漠戈壁,从神州北极到天涯海角,我们推出“重走长征路”“走进西部”“神州行”“万里边疆教育行”等系列重大主题报道,生动记录中国教育的精彩故事,将中国教育变迁的壮阔画卷一一展开。
展现教育事业的勃勃生机,40年来,我们扎根基层,一次又一次奔赴教育现场,在田间地头、校园教室,记录教育改革的风雷激荡。为了挖掘农村教改的“青浦经验”,我们的记者跟踪23年;为了写好大学优秀教师群体送科技进山的鲜活故事,我们的记者带病坚持深入太行山区与教师面对面交流……40年的日夜兼程,我们以记者的神圣使命记录教育发展的光辉足迹。
社会转型中教育发展必然面临困惑、矛盾、冲突,需要发出直面难题的声音,引领对未来的追问。1993年11月25日,头版头条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深度报道1992年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中,中日少年生存能力的对比,揭示教育面临的挑战,由此拉开全国性的教育大讨论的序幕。
《教师究竟排第几?》《三百万民办教师劳苦功高》《我咋成了躲债校长?》……也许在教育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这些报道反映的只是点滴的问题,但却引发深刻的反思,汇聚成推动教育前行的动力。为此,我们迎难而上、执着如初。
在探寻教育真理的路上,我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惜千里跋涉、数月采访,只为立身于教育现场,用专业视角发现教改典型。率先报道湖南汨罗教改经验,引发实施素质教育热潮;率先报道山东寿光、山西晋中等教育经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真谛的求索之路上,我们用“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为教育改革发展鼓与呼。
用智慧眼光发现教师楷模,我们是高尚师德的“讴歌者”。
“这篇通讯的公开发表产生的影响极大,对我的激励之深,至今难忘。同时,为我打开了学习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的又一扇窗口。”1985年,《开拓者的风范——记上海市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刊发后,“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这样回忆对她的影响。
2021年6月29日上午9时,满手贴满膏药、被搀扶着走进人民大会堂的张桂梅,光荣地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我们曾连续多年刊发报道,讲述她扎根贫困地区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故事,令无数人泪目。
正如于漪、张桂梅那样,师者的高尚情怀往往都隐藏在无数个日夜的默默奉献里,需要智慧的眼光发现、专业的视角讲述。40年来,我们报道了很多独家发现的教师典型,覃申媛、魏书生、李吉林、王思明、王月娥、孟二冬、黄大年……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曾经感动无数人,成为时代的一个个亮点。而他们在教育战线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汇聚成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从人的视角触摸教育发展的历史脉动,我们为教师而歌,始终做广大师生的挚友和知音。
将文字的力量化为改变现实的行动,我们是重大政策出台的“助推者”。
2003年,最早发出《免费!免费!义务教育新呼唤》,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助推义务教育免费成为现实。2009年,刊发的《“大学生村官模式”:从农村包围城市》引发关注,直接推动大学生社会工作者扎根城市社区遍地开花……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现实,用新闻的笔触推动变革,我们一直在努力。
呼吁政府偿还“普九”债务,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调整,推动“为基层学校配齐音体美教师”写进中央文件……回望40年走过的道路,发挥媒体的独特力量助推教育的变革,是我们的责任担当,更是光荣使命。
在喧嚣的舆论场中保持理性和定力,我们是凝心聚力的“守望者”。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做好新闻舆论引导,是培育理性、凝聚共识和共铸信仰的过程,也是媒体应有的价值取向。
2011年9月9日,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首次刊发署名“钟曜平”的文章《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写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钟曜平”文章成为“重要评论”的代表。10多年来,我们力求以新颖的立意、独到的观点、流畅的文笔,打造富有影响力的教育评论品牌。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我们以评论版为阵地,并向移动端挺进,打造融媒评论新阵地。《地方教育规划要跳出“套娃思维”》《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青少年的精神依靠》《办教育不能滥用市场思维》……面对教育难点热点,我们及时正本清源,用理性守护教育常识、凝聚教育共识,以饱蘸理性与激情之笔,传递权威、专业的声音,引领舆论导向。
40年追逐梦想,40年守望教育,我们矢志不渝。
二
40年,在以新闻的力量见证、记录、推动中国教育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不断蜕变创新,完成了从纸媒到融媒的蝶变,构建起全网全渠道全平台的传播格局。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新型主流教育媒体的道路上,在助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主流”是我们对自身在舆论格局中的角色定位,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职责。
作为教育主流媒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坚定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服务,为教育部党组中心工作的全局服务,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师生服务,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人民性质、教育特色,是我们的生命品格;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是我们的办报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出“牢记总书记嘱托”特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跨越山海,走进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书写总书记对教育的深情关怀;我们推出“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专栏,记录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推出“嘱托·总书记回信精神激励我”融媒体报道,全面展现广大干部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踔厉奋发新征程的生动实践和精神风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